被评定的不动产(文物建筑)

AM049-仁慈堂安老院

地区位置: 澳门
被评定的不动产类别: 具建筑艺术价值的楼宇
位置: 老人院前地17-21号

仁慈堂於1569年由澳门首任主教贾尼路创立,负责慈善救济的工作,故名“仁慈堂”。仁慈堂是本澳历史悠久的慈善团体,自创立後一直开展救济性慈善庇护服务,开办了中国第一间西式医院白马行医院,并设育婴堂、麻疯院、安老院、孤儿院等机构。1924年时任澳门总督罗德礼向仁慈堂批出一幅位於高园街的土地,以兴建一所庇护所,建筑由当时工务司的工程师卡瓦略(Artur Rocha Schiappa Monteiro de Carvalho)负责设计,其同时亦为中央酒店以及大西洋银行总行大楼等本地折衷主义建筑代表作的设计者。

仁慈堂安老院於1925年落成,建筑符合采光、通风以及设有花园等卫生要求,并分为三大区域,一层左右分别为男女病房,中间以行政办公室及接待处分隔,二层则为医生办公室。而两侧男女病房皆设有大量玻璃窗,提供充足的阳光及产生空气对流,并有附属空间如洗手间及浴室等,又各自与花园及小教堂相通。

安老院的设计整体呈山字形中轴对称的布局,以简化的托斯卡纳柱式为主饰,正中央建筑突出,一层入口设有门廊,二层则设有一大拱券。该建筑物以折衷主义建筑风格为主,除了具有三段式设计的外观、柱廊、阳台、葡式百叶窗以及粉刷墙身等建筑特徵外,亦有独特的设计,在传统门窗洞顶装饰的拱心石向上拉长至檐口饰线,使门窗洞口与立面设计形成特殊的视觉关系,还有巨大水平挑檐沿建筑周边设置,加强了建筑形象,也糅合了现代建筑风格。

1998年安老院作大规模维修,以及在相邻地段兴建一座新大楼,并将婆仔屋院友迁往新的安老院。安老院於2000年6月21日再次投入服务,同年婆仔屋正式关闭。维修後的安老院保存了原建筑物外貌以及建筑风格特徵,内部设有行政处、饭堂、厨房、小教堂以及设备齐全的物理治疗室,可以供120多位长者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