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評定的不動產 (文物建築)

AM049-仁慈堂安老院

地區位置: 澳門
被評定的不動產類別: 具建築藝術價值的樓宇
位置: 老人院前地17-21號

仁慈堂於1569年由澳門首任主教賈尼路創立,負責慈善救濟的工作,故名“仁慈堂”。仁慈堂是本澳歷史悠久的慈善團體,自創立後一直開展救濟性慈善庇護服務,開辦了中國第一間西式醫院白馬行醫院,並設育嬰堂、痲瘋院、安老院、孤兒院等機構。1924年時任澳門總督羅德禮向仁慈堂批出一幅位於高園街的土地,以興建一所庇護所,建築由當時工務司的工程師卡瓦略(Artur Rocha Schiappa Monteiro de Carvalho)負責設計,其同時亦為中央酒店以及大西洋銀行總行大樓等本地折衷主義建築代表作的設計者。

仁慈堂安老院於1925年落成,建築符合採光、通風以及設有花園等衛生要求,並分為三大區域,一層左右分別為男女病房,中間以行政辦公室及接待處分隔,二層則為醫生辦公室。而兩側男女病房皆設有大量玻璃窗,提供充足的陽光及產生空氣對流,並有附屬空間如洗手間及浴室等,又各自與花園及小教堂相通。

安老院的設計整體呈山字形中軸對稱的佈局,以簡化的托斯卡納柱式為主飾,正中央建築突出,一層入口設有門廊,二層則設有一大拱券。該建築物以折衷主義建築風格為主,除了具有三段式設計的外觀、柱廊、陽台、葡式百葉窗以及粉刷牆身等建築特徵外,亦有獨特的設計,在傳統門窗洞頂裝飾的拱心石向上拉長至簷口飾線,使門窗洞口與立面設計形成特殊的視覺關係,還有巨大水平挑簷沿建築周邊設置,加強了建築形象,也糅合了現代建築風格。

1998年安老院作大規模維修,以及在相鄰地段興建一座新大樓,並將婆仔屋院友遷往新的安老院。安老院於2000年6月21日再次投入服務,同年婆仔屋正式關閉。維修後的安老院保存了原建築物外貌以及建築風格特徵,內部設有行政處、飯堂、廚房、小教堂以及設備齊全的物理治療室,可以供120多位長者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