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城墙遗迹

澳门的城墙,是自16世纪葡萄牙人居澳以後,为抵抗海盗和抗撃荷兰人入侵逐渐修建而成的。根据文献记载,澳门城墙的兴建最早可追溯至1568年,其後於1623年马士加路也(D.Francisco de Mascarenhas) 出任澳门首任总督後再次大规模修建。城墙的界址和规模,大致奠定於那时,此後至十九世纪中期开始陆续大规模拆毁城墙之前,澳门城墙都没有重大的变化。早期葡萄牙人在澳门的居住范围,基本上就是在城墙内发展起来的。

 

昔日葡萄牙人在澳门所建立的防御系统,是一组以炮台为中心,由城墙作连接,依山势而建的海防体系。其所围合的范围相当於整个澳门半岛的中南部,大致以大炮台为基点,分别向东西伸展。西面连接三巴门,东面延伸至圣约翰炮台(已拆卸)及仁伯爵炮台(已拆卸),再沿海依山向南延伸至圣方济各炮台;另一段是以西望洋炮台为中心,向东连接烧灰炉炮台,守卫澳门半岛的南部。现存的城墙遗迹有三段,包括近加思栏马路一段、近若宪马路一段以及近西望洋圣堂一段的三处夯土墙体。除了位於圣保禄教堂遗址西侧的城墙遗迹外,该三段墙体保留相对完整,於1635年绘制的地图中已出现。

 

城墙是澳门历史上一项重要的军事防御工程。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城墙对保卫澳门城市安全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澳门海防体系的核心建设,其整体布局以及建造工艺和技术,为了解昔日葡萄牙人军事文化和建城的理念提供了实物的资料。澳门城墙的兴建,也是一项重要的城市建设工程,奠定了葡萄牙人早期在澳门居留的界址,深刻地影响着澳门城市格局的发展。

 

商业贸易蓬勃的根基在於安全。澳门过去一直被视为 “安全的港口”,原因在於其拥有完整的海防体系,为往来船只提供所需的安全环境及货物进出口保障,亦因此很大地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在这一地区的发展。海防建设对於海上丝绸之路而言十分重要,因为它保障了这一地区的安全稳定,对澳门与周边国家建立商贸交流关系尤其重要。

 

 

地址
近加思栏马路;近若宪马路;近西望洋圣堂 (前往这里)
开放资讯
对外开放
评定资讯
被评定的不动产 — 纪念物
更新於:2024/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