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福德祠(大码头街)

澳门大码头街福德祠,面积不大,是澳门众多福德祠中的一座,系一座一层单开间一进深、传统中式金字屋顶的岭南建筑,配有麻石门框,上有一副石刻对联,对联上方刻有一对蝙蝠,封檐板处有雕刻精致的装饰。祠内主神龛供奉土地公,另设侧神龛供奉土地婆,在澳门十分罕见。庙中仍保存有历年由大码头坊商户及居民捐赠的香案、香炉、对联、仪仗牌等。

 

清政府自1684年解除海禁後开放与海外各国贸易,并在全国设立江、浙、闽、粤四大海关,又於1688年在澳门设立粤海关监督行署,又名关部行台的海关机构。澳门海关乃粤海关七个总口之一,主理对外贸易事务,下辖大马头、娘妈阁、南湾、关闸等四个税馆。位於北湾浅滩的大码头街一带即明清时期澳门船只锚泊的重要码头,而建於1796年以前的大码头街福德祠就是当时大马头渡口的守护庙宇。

 

自19世纪中叶,澳葡政府於北湾进行大规模的填海工程,现时大码头街以西的区域,均为人工填海而来。而大码头街、快艇头街等多沿用自昔日码头渡口的名称。时至今日,大马头渡口、关部行台及大马头税馆等昔日与海事活动相关的建筑及设施已不复存在,大码头街福德祠是作为过去内港北湾一带繁盛的海上商业活动的建筑遗存。澳门作为清代粤海关七个总口之一,与西方各国的海上贸易往来密切,建立在昔日码头附近的福德祠,是附近商户、居民、及从事海上活动人员的社区祭祀场所,更见证着澳门海上贸易的发展及城市街道的变迁。

 

澳门的土地信俗传承已久,每年二月初二是土地公宝诞,本澳部份的土地庙宇会举行盛大的贺诞活动,包括有参神祈福、醒狮助庆、上演神功戏及举办宴会等,场面热闹,是本澳华人社群重要的祭拜和节庆活动。

 

 

地址
大码头街 (前往这里)
开放资讯
上午8时至下午5时
评定资讯
被评定的不动产 — 纪念物
更新於:2024/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