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草堆街八十号石构遗迹

草堆街八十号是一座建於十九世纪末的砖木结构建筑,房屋狭长进深,室内以天井分隔为多个空间,为岭南地区典型的下铺上居格局的竹筒屋。楼房高三层,中层及上层开有木百叶门窗,其下的墙壁仍保留着昔日店舖名字的彩绘。澳门特区政府购入该建筑後,对其进行修复活化,期间於房屋地下发现了大型麻石结构,经评估後随即开展考古发掘工作。过程中发现了该处在未有建筑以前的街道石铺面及大型石结构,并出土了一定数量属明末清初的克拉克外销瓷及瓷垫饼。

 

草堆街位於昔日澳门北湾范围,与营地大街及关前街合称三街。自16世纪中叶起,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航海贸易活动,澳门主要的码头集中在半岛西侧内港一带,而北湾就是昔日兴旺繁忙的港口区。17世纪清代粤海关关部行台及大马头税馆於此处设立,以便对商船丈量抽税及管理。自19世纪中叶起,随着澳葡政府的大规模填海造地,内港的海岸线不断向外迁移,昔日的北湾沿岸一带已成为陆地。

 

於草堆街八十号发现的大型石结构,经研究分析,极有可能是昔日澳门北湾沿岸设施的遗存。而该处出土的克拉克外销瓷,则揭示了澳门曾作为中国外销瓷重要出口港的角色。以上发现为明清时期澳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中转港提供了考古实证。

 

1892年,孙中山先生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後来到澳门行医,成为当时澳门首位华人西医。1893年,孙中山先生就曾在上址开设中西药局。根据资料记载,孙中山先生在澳门的行医时间大概是1892年秋季至1893年9月,故草堆街八十号亦是孙中山先生早年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址
草堆街80号 (前往这里)
开放资讯
上午10时至下午6时(下午5时30分后停止进入),逢星期二休馆,公众假期照常开放
评定资讯
被评定的不动产 — 纪念物
更新於:2024/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