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圣保禄学院遗址

澳门大炮台侧屹立着一座大型石壁,这就是昔日天主之母教堂的前壁,由於前壁形似中式传统牌坊,故华人称之为“大三巴牌坊”。天主之母教堂(又称圣保禄教堂)於1602年奠基,整个建筑工程历时约30余年,教堂前壁是最後落成的部分。天主之母教堂附属於天主教耶稣会所创立的圣保禄学院。学院成立於1594年,1601年曾经历大火,後重建。学院昔日规模广袤,包括教堂、教学区、宿舍、菜园等设施,周围建有围墙。

 

圣保禄学院成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传教士前往日本和中国传教所需的知识和语言培训。学院借监了欧洲大学的规章制度。学院的教师大多是耶稣会士,学生主要是欧洲来华的传教士,也有中、日修生。学院还提供研究人文、科学与艺术的学科,是一所教授从初级知识到神学的教育机构,着名传教士如汤若望 (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艾儒略 (Giulio Aleni) 及吴历等人都曾在圣保禄学院学习。1762年,受到耶稣会在葡萄牙被取缔的事件波及,营运了160多年的澳门圣保禄学院被迫关闭,後被改作兵营用途。1835年的大火烧毁了学院的大部分建筑,仅余部分建筑基础及教堂前壁。1995年,位於大三巴牌坊东侧的学院遗迹被考古发现,出土遗迹包括昔日学院庭院、走廊、祈祷室、排水沟、护墙等部分。

 

自16世纪中叶起,澳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随着亚洲航线网路逐渐完善,欧洲传教士纷纷来到澳门,以此作为基地开展中国内地的传教工作。圣保禄学院的建立,展示了澳门作为天主教在华传教重要基地的地位,而“大三巴牌坊”上方的圣母护航海船浮雕也证明了澳门繁荣的航海贸易。圣保禄学院不仅是中国境内第一所西式高等教育机构,培训传教士前往日本和中国等地,也为促进东西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见证了澳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中心和东西文化交流桥头堡的作用。

 

 

 

地址
耶稣会纪念广场 (前往这里)
开放资讯
对外开放
评定资讯
世界遗产 — 澳门历史城区;被评定的不动产 — 纪念物
更新於:2024/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