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评定的不动产(文物建筑)

MM048-圣保禄学院遗址(学院建筑遗迹;围墙遗迹:茨林围两段、蔡记里一段)

地区位置: 澳门
被评定的不动产类别: 纪念物
位置: 大三巴斜巷;茨林围;蔡记里

圣保禄学院由耶稣会创立於1594年,是中国境内第一所西式高等教育机构,培训赴日本及中国等地的传教士,让其学习东方语言、宗教及哲学,同时,亦在此传授西方科学知识、音乐及艺术,为促进东西文化交流发挥着积极、深远的作用。

根据历史档案记载:“圣保禄学院於1594年12月1日在新校舍举行开学典礼。新校园座落於视野开阔的山坡上,不但环境优美,而且面积很大,还可以兴建多个庭院,有充分扩展的余地。校内设施也较整全,教室明亮寛敞,通风很好[1]。”学院除了包括教堂、教学区、庭院、宿舍、印刷所、药房、菜园等设施,尚有围墙环绕,1594年的《澳门圣保禄学院年报》称:“它(学院)依山势而建,周围有高墙环绕……炮台山有两道俯视学院的围墙[2]。”而耶稣会远东教务视察员范礼安(Alessandro Valignano)在同年写给耶稣会总会长的信件中亦提道:“我们还在与神学院相连的整座山的周围建造了一道非常坚固的土墙,围墙包围着(神学院)[3]。”1601年,学院经历了大火後进行重建,而为实现将学院视作封闭庭园(Hortus conclusus)的中世纪概念,围墙於1606年再次被建造,并於同年竣工。直到1762年,受到耶稣会在葡萄牙被取缔的事件所波及,圣保禄学院被关闭,至此,学院的宣教工作被终止,後於1835年再次遭遇大火,大部分建筑被烧毁。

虽然历经时间更迭、火灾和荒废,但仍有部分圣保禄学院建筑遗迹保存下来,1995年,於学院东部经考古发现庭院、走廊、祈祷室、排水沟、护墙等遗迹,出土文物包括陶器及钱币,大部分年代属明末清初。至於围墙在绘於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油画中,仍可见南围墙自大炮台西南依山势而下,而1886、1889及1912年的地图中,除了南围墙的标示依然如故,还画出了圣保禄学院的范围,显示其东、西、北围墙的位置,结合文献资料及实物遗存分析,现时位於茨林围的两段,以及蔡记里的一段夯土墙,属於圣保禄学院围墙的一部分。茨林围北侧的夯土墙大致呈东西走向,残长135.2米,残高约3.4-4.4米,顶部宽约0.7米,底部寛约1.6至2米,大部分范围被其南北两侧的民居包围,属於圣保禄学院北围墙;茨林围西侧的夯土墙大致呈东北至西南走向,残长6米,残高约2.3至2.5米,宽约0.6米,属於圣保禄学院西围墙;蔡记里的夯土墙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残长约20米,残高约2.3至2.5米,宽约0.6米,可於紧邻的利玛窦中学(中学部)内一窥全貌,夯土墙上具一处已被後期封堵的门洞,属於圣保禄学院南围墙。


[1]葡萄牙里斯本海外历史档案馆,第1695号抄件。转引自李向玉《澳门圣保禄学院研究》,澳门:澳门日报出版社,2001年,58页。

[2] 李向玉《澳门圣保禄学院研究》,澳门:澳门日报出版社,2001年,58页。

[3]〔日〕高瀬泓一郎《基督教时代的文化与诸相》,东京:八木书店,2002年,350-353页。转引自戚印平《澳门圣保禄学院研究:兼谈耶稣会在东方的教育机构》,澳门:澳门文化局、上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