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胜马路30号房屋位於东望洋山西侧,是一座两层高的大宅,座落於一个由大型石砌围墙所组成的花园平台上。此建筑现貌是按1924年审批之设计图则所建设,而建筑落成於1930年。根据照物业登记显示,得胜马路30号房屋原为私人住宅,後於私人及不同公司之间数度易手,现时该建筑为善牧会所使用。
该房屋采取不对称的平面布局设计,主要起居用房和楼梯分置屋内线性通行空间的两侧,辅助用房则位於建筑後部。房屋的两个楼层呈现几乎相同的空间布局,按照二十世纪初传统住宅的设计。另外,该建筑所采用的施工技术反映了20世纪初过渡时期的建筑特徵,其结合了传统砖木结构及在顶层采用了混凝土新技术。
建筑风格方面,该房屋混合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及元素,从装饰细部、窗式设计和整体造型中,可见原始设计的总体倾向是新艺术风格(Art Nouveau),局部带有装饰艺术风格(Art-Deco)特徵,同时亦混合了一些葡国民居的建筑语言。而得胜马路开辟於二十世纪初,当时正是本澳积极发展现代城市面貌的时期。得胜马路30号房屋以及附近的葡萄牙式房屋见证了当时的社区发展,对相关研究有参考价值。
得胜马路30号房屋的建筑设计,反映了澳门多元文化与多种建筑设计风格的混合方式在澳门的实践,形成了本土独有的折衷建筑。另外,此一低密度建筑有机地融入了原有山体景观和绿化中,成为东望洋山景观特色的组成部分。同时,该房屋又是二十世纪初东望洋山西侧高台别墅群的建筑之一,共同构成了得胜马路独有的街道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