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工作

草堆街80號考古發掘工作

草堆街位於昔日澳門北灣(大概範圍包括從媽閣廟起至沙欄仔的整個內港)的範圍內。據記載北灣曾為澳門最為繁盛及重要的商貿港灣,清代粵海關關部行台及大馬頭稅館亦設於此。後來由於自然淤積及人工填海造地,內港的海岸線不斷向外遷移,昔日屬於港口沿岸的草堆街一帶,已成為陸地。

文化局在2012至2015年,於草堆街80號進行修復工程期間,在房屋地下發現了早於現存建築物的考古遺跡,並隨即開展了考古發掘工作。

是次考古工作發現了早於草堆街80號建築建成以前的街道石鋪面及大型石結構遺跡。該組大型的石結構遺跡是草堆街80號最為重要的考古發現,遺跡由4道寬約1.5米的長條狀石砌結構組成,走向與草堆街80號房屋大致相互平行,或結構間相互垂直,其中最長一道石結構長約22米,呈東北─西南走向,至少由三層花崗岩石塊堆砌而成,該處堆積出土一定數量屬明末清初供外銷的克拉克瓷及瓷墊餅等遺物。

結合歷史文獻、古地圖、舊海岸線套疊、考古地層堆積等的分析研究,草堆街80號建築內發現的最早期的石結構遺跡,極有可能是昔日澳門北灣沿岸設施的遺存,為明清時期澳門作為中轉貿易港提供了考古實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