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大炮台

大炮台(Fortaleza do Monte,又名圣保禄炮台、中央炮台),位於澳门半岛中部的山岗上,西侧紧靠圣保禄学院遗址,占地约8,000平方米。炮台呈不规则四边形,四个墙角向外突出形成棱堡,具欧洲军事要塞特徵。炮台底部由石块砌筑,外墙以夯土建造,可架设30余门大炮,与本澳其他炮台一起构成覆盖东西海岸的火力防卫网。大炮台建成後经过多次改建,昔日设有蓄水池、军需储存库、官兵营房等建筑,是当时澳门的军事防御中心。

 

大炮台始建於1617年,於1626年落成。自1623年第一任澳门总督马士加路也(Francisco Mascarenhas)起至18世纪中叶,大炮台曾用作澳门总督的官邸,昔日还具有鸣放礼炮及发放预警信号等民事功能。作为澳门军队的驻紮要地,大炮台一直以来都是澳门主要的军事防御设施。1965年气象台迁入大炮台内。随着气象台於1996年搬迁,澳门政府於1998年将炮台改建成现今的澳门博物馆。

 

澳门作为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转口贸易港,连通内地与世界。然亦因其独特地位亦经常受到其他国家或海盗的威胁和觊觎。1622年6月,荷兰人对澳门发起大规模进攻,荷兵登陆半岛东侧的劏狗环海滩。此时大炮台尚未竣工,在危急之际留守该处的耶稣会士协助葡兵发炮,击中荷兰军队的火药桶,引起猛烈爆炸,最终导致荷兰人溃败。自此,葡萄牙人开始积极建设澳门的防御工事。因应澳门港的自然地理条件,建立了一套以炮台为核心,城墙作连接,依山势而建的海防体系,保护澳门港口及往来船只的安全。大炮台位於澳门半岛的心脏地带,正是整套城市防御系统的主轴,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同时亦是澳门作为昔日海上丝绸之路城市海防建设的重要见证。

 

 

地址
炮兵马路 (前往这里)
开放资讯
炮台及花园:上午7时至晚上7时
评定资讯
世界遗产 — 澳门历史城区;被评定的不动产 — 纪念物
相关连结
更新於:2024/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