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消息

关前正街聚龙社重修开放

2007/09/28

        【本报消息】草堆六街区坊衆互助会日前发动区内街坊积极集资,重修聚龙通津巷内历史悠久的“聚龙社”,重修翻新後的“聚龙社”面目焕然一新,并已由农历年卅开始开放给街坊入内参拜。

        “聚龙社”位於与关前正街毗连的一道窄巷内,街坊称这道窄巷为聚龙通津,社内供奉土地神,是往昔聚龙通津附近一带所奉的土地祠。

        重修前,“聚龙社”因年久失修,半壁灰黑矮墙颜色斑驳,残旧破落,一点也不起眼或引人注意。重修後,“聚龙社”月形木门已重新髹上暗紫红漆、墙身亦翻新为蛋黄色,月形门两旁均贴上颜色鲜艳的红春联和捐资重修者的芳名,外貌充满生气。

        据唐思的《澳门风物志》介绍,“聚龙社”内有一块树立於清嘉庆二十四年的石碑,碑文记载了关前街区的史蹟,反映了澳门的变化,距今已有一百七十多年历史,不容忽视。“泗胜坊乃阖澳咽喉之地,兼近海隅,舖户民居甚密”。

        这段碑文,讲述了当时当地的环境。泗胜坊是关前街附近一带的古称,当时邻近果栏街、大码头街一带还是海浸之地,故有“兼近海隅”之说,是关口出入之孔道,码头上落之津梁,成为澳门的“咽喉之地”。而关前街、营地大街人烟稠密,舖户栉比。碑文又述说该区“日前失火延烧,恉无备之故也”,之後劝谕居民开井疏渠,以防火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