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消息

第一期圣保禄学院遗址考古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2010/09/10

2010.09.10

资料来源:跨部门工作小组

为透过重塑大三巴区旅游及文化资源,从而达到改善旧区环境,推动区内多元经济的目的。政府跨部门小组於今年初正式开展大三巴整体规划工作,重塑该区的整体性及核心价值。

规划工作的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考古调查及发掘工作。在本年4至6月,文化局邀请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来澳,在文献记载圣保禄学院所在范围的大三巴地区进行第一期考古工作,并取得丰硕成果。在第二期考古工作行将开展之际,由土地工务运输局、旅游局、文化局和交通事务局组成的跨部门工作小组联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专家於9月10日上午11时假澳门博物馆演讲厅举行了“第一期圣保禄学院遗址考古成果发布会”。

发布会上展示了考古发掘所得的部分出土遗物,比如深得欧洲王公贵族喜爱的外销瓷--克拉克瓷。这种在国内极其罕见的青花瓷器, 在17世纪初, 曾於欧洲引起轰动, 连法王亨利四世、英王詹姆斯一世也争相购买。如此珍贵的瓷器能在圣保禄学院遗址考古发掘中被发现,令人喜出望外。此外,会上还有一件在东南亚地区十分罕见,通常只见於荷兰一带的稀有器型。专家指出,第一期考古工作的成果令人振奋,充分体现了澳门独特的文化内涵,这些发现对研究本澳历史文化、突出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价值饶有意义。

另外,在考古发掘的同时, 中国社会科学院运用科学仪器进行了各项考古分析。这些分析结果在会上首次向公众进行了披露:据年代检测结果显示,出土瓷片年代可追溯到明末,和澳门开埠时间十分贴近。而通过在大三巴地区进行的电法和磁法物理探测,地底考古遗迹的分布状况也已被了解,对第二期考古工作之进行提供了便利。

会上也介绍了第二期考古工作的计划,根据第一期的考古成果和判断, 考古专家将有针对性地对高园街16-18号进行发掘,以全面探明第一期工作发现的古城墙遗址、坑状遗址之性质,期望能充分发掘大三巴区的文化价值。而对於已完成考古工作的两幢旧公务员宿舍范围的使用问题,政府跨部门小组指,为了给第二期考古工作留有空间,不影响发掘工作之进行,高园街20-22号暂时不会考虑用作临时停车场,而会因应第二期考古工作的成果,按照把大三巴区建设成文化知性区域的构想,制定保护措施和进行空间规划。

最後, 政府跨部门小组指出,为增加青年对澳门城市发展历史的了解, 加深认识大三巴在中西文化交流历史核心的演变过程,让青年有机会学习考古理论知识,又能亲身体验考古现场的发掘过程,从而提升文化保育意识。文化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将於9月25日以及10月2、9、10日假大三巴旅游文化活动中心举办考古青年工作坊,内容包括考古知识讲习以及到圣保禄学院遗址考古现场参与发掘工作。9月15日起,将接受本澳16至29岁居民报名,报名者需将报名表及身份证副本交至澳门塔石广场文化局大楼,或电邮至CHKuan@icm.gov.mo,名额有限,先到先得。具体详情和报名表可到文化局网站(www.icm.gov.mo)或文化局大楼查阅和索取,如有疑问可致电83996424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