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消息

对大三巴整体规划的思考与建议

2010/03/17

澳门考古学会

资料来源:澳门日报 D09  17/03/2010

对大三巴整体规划的思考与建议

茨林围古城墙遗迹(图片由澳门考古学会提供)

政府跨部门小组近日就大三巴整体规划举行了几场说明会,引起本澳部分文物关注团体及社会人士的关切并提出不同的意见,讨论的焦点多集中於高园街四幢旧公务员宿舍应否保留,宿舍建筑物地下及附近区域是否仍有考古遗迹,以及规划与执行有没有充分谘询民意等问题。学者广泛提出意见,无疑对本地文物保育工作有一定的意义。但若讨论过分纠结於旧公务员宿舍的清拆与保留,似乎会掩盖清拆行动背後更宏观的大三巴区域整体性重塑的价値与意义,也就是过於关注“点”,而丢失了“面”和整体的考量。

“大三巴”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除了我们熟悉的圣保禄敎堂(前壁)、神学院(遗迹)、大炮台之外,还应包括茨林围及其外围的古城墙遗迹等区域。圣保禄敎堂创建於一五八○年,在一五九五年和一六○一年两次火灾後,一六○二年再次修建,至一六三五年建成。由於十六世纪末日本禁敎,不少天主敎徒避居澳门,逐渐在敎堂旁聚居形成茨林围。这些居住在茨林围的日本敎徒甚至参与了一六○二年的敎堂修建工程。其後,茨林围逐渐扩展,至一八三五年,敎堂因火灾焚毁仅剩下前壁,原敎堂的北面地段後亦成为茨林围的一部分,且渐有其他民衆迁入,形成今日所见的茨林围。

大三巴属整体概念

约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澳葡政府於茨林围与敎堂遗迹之间开辟马路——高园街,遂将大三巴的整体区块切断。一九六○年在高园街旁兴建了今日所见的公务员宿舍,进一步在空间和景观上隔开了茨林围与敎堂遗迹,使大三巴区块的连系性丧失。

高园街旧公务员宿舍的清拆问题,触发社会广泛讨论

历史本身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约有五十年历史的旧公务员宿舍亦将成为历史建筑,但它蕴含的建筑艺术价値是否足以让其保留,还有讨论空间。然而,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是不是所有建筑物都需要留下?哪些需要?哪些不需要?这都需要作出价値判断和取舍。在今次事件上,我们面对的并不能简化地看成是在重塑大三巴整体性还是保留旧公务员宿舍两者之间作出选择的问题,因为此两者并不处於相同的层次:一边的出发点是整体规划与重塑,以及永续发展的考量;一边的诉求是保留某些建筑物并提议再利用。如果考虑到释出空间以重塑大三巴的整体性及重新规划世遗核心区的范围与配套设施,有利於本地未来文化和旅游事业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的话,则四幢旧公务员宿舍应该有必要让道。事实上,在二○○五年世遗专家考察澳门历史城区时便建议重新缝合大三巴整体区域的肌理,当前,对大三巴整体性的重塑相信具有积极的意义。

有利提升保育意识

有文物工作者忧虑会不会出现清拆了旧公务宿舍而未能发现到考古遗迹,甚至预言清拆区域不会出现考古遗留。社会大衆将考古发掘结果的决定性放得太大,因此焦点也集中於有无考古遗留的热烈讨论之上,未免有失偏颇。

根据资料显示,在四幢旧公务员宿舍范围里,其中第一期清拆的西面两幢,涉及到圣保禄神学院的北冀建筑范围,第二期清拆的东面两幢,则涉及到当时由大炮台向北延伸的古城墙位置。就目前现场环境和地势来硏判,此两部分的遗迹可能在兴建公务员宿舍时已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有没有发现到考古遗迹并不应该成为影响重塑规划本身的决定性因素。若我们站在复原大三巴整体性的高度,有考古遗迹出土当然是好的,但不论有没有遗迹出土,复原空间、景观与氛围都应该是整体性保护和重塑的重要环节,考古工作在这里的作用正是提供我们对圣保禄神学院的布局有进一步了解的可能性而已。

安排学生参与考古

考古调查并不是每次都要以丰富成果为前提才可展开。从工作程序安排来看,该地段在清拆与土地再利用之间预定了时间来进行考古调查,符合实际需要,也具有示范作用。建议在考古期间,安排本地学生在接受考古学基本课程後,适度参与考古发掘,并且在不影响工作进度的情况下,定时开放公衆参观。这一方面可以加深社会大衆对考古工作的了解,提升市民的文物保育意识,也为未来考古人才播种提供机会。鉴於近年澳门城市快速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法亦将出台,可以想见,将来澳门的考古工作会日渐增加,人才培养正是目前当务之急。

旣然清拆旧公务员宿舍是为了重塑大三巴的整体性及重新规划世遗核心区的范围及配套设施而启动的,其中两幢旧公务员宿舍清拆後的地段用作临时的旅游巴上落客区及停车场,显然并未能眞正落实重塑大三巴整体性的理念。重塑空间的首要条件是释出空间,让市民与旅客游走,感受历史氛围。

高园街辟为步行区

清拆後的部分空间辟作旅游巴临时上落客区,虽可暂时纾缓业界需求,但考虑到大三巴核心区域的永续性发展,以及提升本地文化旅游品质,长远来看,应把大三巴核心区域范围辟为行人专用区,所持的理由至少有以下几点:一、目前大三巴牌坊及邻近区域没有足够的空间和设施应付日益增加的旅客需求,旅游品质无法提升;二、高园街狭窄的车道实不适宜大型旅游巴进出,安全问题存在隐患;三、由於旅客衆多,大三巴巷常常人车争路,易酿成意外;四、有学者已提出旅游巴的大量排气是危害大三巴牌坊保存条件的重要因素;五、有学者已提到或可引入小型电动休闲车,以满足步行区内的乘客需求;六、将旅游巴停车地点移至其他地区,可以带动人流,带旺邻近地区的商业活动;七、有利於大三巴核心区、望德堂区及塔石一带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希望相关部门深入考虑以上建议,也希望跨部门小组日後能持续与市民大衆沟通,提高工作透明度及增加谘询时间。

澳门考古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