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幼中学坐落於澳门半岛风顺堂区。立面采用装饰艺术建筑风格,饰面使用上海批荡。外立面设计对称,角落圆润,具有突出的垂直线条,框架包围窗户,上方装饰有几何图案的女儿墙。该建筑设计简洁实用,爲澳门现代装饰艺术风格建筑的典型例子。
177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租用澳门富商高士德位於南湾风顺堂的物业作为商馆,该物业位於现今慈幼中学范围。因昔日建筑的外围墙建有八对列柱,故又被称作“十六柱”,该物业自1823年起被天主教澳门教区购入。1906年,鲍思高慈幼会应澳门教区主教鲍理诺之邀请来澳传教办学,创立“无原罪孤儿院”。1910年起获澳门教区拨给风顺堂街16号,即原“十六柱”建筑位置,开办无原罪工艺学校。
昔日无原罪工艺学校是一所职业技术学校。该校首先创办工艺科,设有木工、排版、印刷、缝纫、革履等课程,并设置工场供学生实习,以培养专门工艺人才。同时,按照学生的文化程度,分班授以语文、算术、外语等科目。
学校曾於1937-52年间易名“鲍思高纪念中学”,校名“慈幼中学”则由1952沿用至今。学校因应时代发展需要,於上世纪60至70年代逐步停办传统的工艺科,并开始引入电子及电机科,且增设英文部中学。
慈幼中学是澳门近代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先驱,学校的发展一直回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引进工艺学习及职业技术教育模式上有着独特的历史意义。该校於2006年庆祝创校一百周年,同时展开校舍扩建的构思。2019年起,校舍扩建工程正式启动,且於2024年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