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见前瞻性规划 平衡发展冲突
郭旃:澳世遗保护可成典例
![]() |
郭 旃 |
文化局主办的“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昨举行,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郭旃在专题讲座上表示,喜闻澳门文化遗产保护法法案大纲正向公衆谘询,特区政府早前公布世遗缓冲区前瞻性规划,显见当局着力保护世遗。“澳门历史城区”为全球独一无二,待平衡世遗保护与城市规划,有望成为典例,供全国以至世界各地参考。
专家讲解世遗意义
研讨会昨日下午五时假旅游活动中心二楼演讲厅举行,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郭旃、身兼副主任的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同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吕舟来澳主讲,文化局长何丽钻、副局长陈泽成、文化财产厅长张鹊桥及多名各界人士与会。郭旃作专题演讲,首先介绍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与意义。他说,与“澳门历史城区”一样,申报世遗是深层次、大范围、跨时代的大环保理念与实践,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可改善和保障人类生活环境和品质,寄托和延续爱家乡、敬先祖的亲情;能增强自豪感、自信心和新的创造力;由衷地尊重、科学地保存、生动地借监、愉悦地欣赏人类杰出的创造和大自然的造化;带动旅游及其他相关产业的持久发展;增进区内外、国内外的交流、了解、理解与和谐;造福当代,更能惠及子孙。保护世遗的根本意义,就是可持续地服务於世世代代的全球人类。
![]() |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昨举行 |
时至今日,包括“澳门历史城区”在内,全球已有八百五十一项世界遗产,分布於一百四十一个国家和地区。申报成功的世界文化遗产,必须是全球突出、具有普世价值。郭旃说,国家一九八五年签署《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一九八七年拥有第一批世界遗产,至今拥有世遗数目最多的国家前三名依次为意大利、西班牙及中国,神州大地现有卅五处世界遗产,遗憾的是香港及台湾还没有世遗项目,显见澳门列入世遗得来不易。
明确居民景观要素
针对“澳门历史城区”当前的缓冲区保护现状,郭旃认为应结合澳门的整体城市规划,从遗产保护规划角度,协调分析澳门历史城区的景观保护与城市规划管理。有必要调查全体居民意向,明确本地人心目中的景观要素及理想的表现形式。
陈同滨指出,“整体保护”世遗,就是全面保护遗产价值的承载体。在考古遗址和高强度发展的历史城区中,遗产价值载体的保护表现为土地利用功能的严格控制和统筹协调工作,特别是协调因土地问题产生的遗产地居民经济社会发展。谋求文化遗产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可持续价值,已成为国家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十分突出的问题。她建议澳门可仿效内地统筹重大遗产保护与地方的生态、土地等资源的综合保护与利用,统筹重大遗产保护与地方城市的发展目标。
![]() |
保护世遗与旅游发展须平衡 |
认同澳门历史价值
吕舟谈到世遗保护趋势时,从亚洲遗产保护管理学会的建立、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奬的设立、丽江模式、惠安草案,以至国家有关部门与澳门旅游学院合作的遗产管理培训等方面,阐述了亚太地区保遗情况,亦针对澳门世遗提出有关建议。
郭旃总结发言时称,很多曾到访澳门的海内外文物专家学者,一致赞同澳门有赌场外,原来也有不少中西古旧建筑,并可列入世遗。博彩旅游业虽蓬勃发展,但不能否定日後或会被其他产业取替,世界文化遗产却有着永恒的价值,有必要全力保护,直至千秋万代。
刊登日期:2008 年4月24日
资料来源:澳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