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消息

三百专家聚云冈纵论保护与研究

2007/09/28

        本报讯 记者郭桂香 李政报道 由大同市人民政府主办,大同市文物局、山西云冈石窟文物研究所承办的“2005云冈国际学术研讨会”於7月26日在大同召开。海内外300余位专家学者云集山西大同,共同研讨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的保护研究与发展。此次研讨会是云冈石窟在2001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後举办的首次国际性学术会议。

        50年来,云冈的保护和研究不断开拓进取,已步入科学保护与学术研究的发展时期。1955年云冈石窟设置了专职保护机构大同市古蹟保养所,後更名为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云冈石窟文物研究所,专门负责云冈石窟保护、研究和管理工作;1974—1976年,按照“抢险加固、排除险情、保持现状、保护文物”的原则,对云冈中央区主要洞窟进行了全面的加固维修,基本上解决了该区域石窟的坍塌问题;1991—1996年开始进行“云冈石窟‘八.五’保护维修工程”,主要解决石窟风化问题;1992年开始的“109国道云冈段改线”耗资2.6亿元,是建国以来云冈石窟保护历程的第3个里程碑;2002年云冈“防水保护工程”全面动。

        会议分石窟保护研究、石窟历史考古研究、石窟艺术3个主题。与会代表就文物保护理念、保存环境、现状调查、病害机理、监测分析、保护材料、遗产的保存利用与合作、石窟考古和石窟艺术、石窟遗址的科学管理等方面展开了会上会下的探讨与交流。专家们认为,保护理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在正确的理念指导下保护技术才能有效地保存修复石窟。治水、石雕防风化研究、保护效果的监测、多学科多方位的合作等是当前石窟保护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云冈石窟考古的研究也取得了新成果,特别是近年来石窟考古的一些新发现,对石窟考古研究意义重大。国际云冈研究异常活跃,出现了一批新生代学者,一些专着也纷纷问世。但学者认为,石窟保护与研究中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佛教石窟考古报告的调查与编写亟需加强,应尽快建立完整的云冈佛教考古资料系统。

本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170篇。

(文章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