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与清平文化中心有限公司日前(三月十日)於西菜面包工会会址举行记者招待会,文化局文化财产厅厅长张鹊桥与清平文化中心有限公司负责人赖百龄、关伟霖向媒体公布清平戏院修复及活化计划详情。
文化局去年起与清平文化中心合作对该戏院开展修复,进度理想。文化局负责修复戏院内具价值的建筑和构件,提供包括室内设计、土木工程、机电和消防设计等方面的活化方案,协助考古、粤剧和清平文化资料收集及整理工作。目前文化局正在邀请学者搜集有关清平及粤剧文化的资料及图片,同时间亦对具价值的木器进行修复、拆除现时建筑物危险的结构以及深化活化方案。清平戏院用地现时由清平文化中心有限公司长期租用,戏院建筑及室内工程承建、购买灯光及音响设备、家具和电脑系统等设备将由该公司负责。
戏院总建筑面积约二千四百平方米,就清平戏院进行复修工程,文化局将以修旧如旧的原则,保留戏院旧貌、并加入现代化的舞台设施,保留青砖墙外貌。该处将打造为粤剧曲艺演出及培训中心、粤剧文化展示中心、文化创意活动空间及公共休憩空间,具备演艺、社区活动和展览三项主要功能;戏院内将设公共空间,为周边居民提供聚会与歇息场所。工程进度方面,展览及文创空间的复修工作预计二零一四年第四季完成,戏院主体及商业及餐饮部分的结构加固,机电和室内设计将於二零一五年第一季完成,青年活动中心(操曲中心)预计於二零一五年第三季完工,文化局协助修葺的费用将不少於澳门币五百万元。
清平戏院约於同治十四年(一八七五年)兴建完成,为本澳当时唯一的粤剧戏院。 四十至六十年代是清平戏院的全盛时期,多位名伶如白雪仙、鳯凰女等曾一度在此演出。 戏院至八十年代逐渐式微,最终於一九九二年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