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消息

登封“天地之中”列世遺

2010/08/02

澳門日報 2010 年8月2日   E1

 

(本報綜合報道)

由盤旋踏道環繞的台體和台前石圭兩部分組成的元代觀星台(新華社)

在巴西利亞,河南代表團慶祝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申遺”成功。(新華社)

 

登封“天地之中”列世遺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三十四屆世界遺產大會於北京時間八月一日審議通過,將中國的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意味着中國先民獨特宇宙觀和審美觀獲得國際認可。

中國今年唯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的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位於河南省嵩山地區,八處十一項古建精華包括少林寺建築群、觀星台、中嶽廟等。嵩山地區不僅是中國早期王朝的建都之地,而且在相當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一直處於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區域,它在中華文明起源和民族形成過程中起着主導作用。

 

闡釋“天地之中”

世界遺產大會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舉行,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表示,去年中國在申報“天地之中”時,因材料不足被大會暫緩,今年中方有效地解釋了“天地之中”與中國古代天文概念和至高無上的皇權的相互作用,以及對這一地區的歷史建築、宗教、藝術的綜合影響,得到了世界遺產委員會專家的一致認可,最終申遺成功。

童明康說,目前世界遺產委員會對保護遺產的要求越來越嚴格,中國一定會按照《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要求和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希望,有效地、有開拓性地開展工作,使得中國的世界遺產能夠更好地造福於人民生活。他還透露,中國杭州西湖將在明年作為文化景觀申報世界遺產。

申遺文稿起草人、河南登封地方制辦公室主任呂紅軍認為,上一次嵩山歷史建築群申報“天地之中”的理念曾經遭到一些西方專家的質疑,因此,在這次申報時,詳釋“天地之中”的概念成了最重要的內容。

登封地區分別存有以“天地之中”傳統宇宙觀和以“中嶽嵩山”聖山崇拜為核心理念的不同遺產組合和相互重疊,這一點很難讓國際同行克服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呂紅軍說,地球是圓的,從現代科學來說,好像不存在“天地之中”的概念。上古時候,中國認為地球是天圓地方,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方形的地球有一個中心,是陰陽交匯的地方,是風雨交匯的地方,是萬物發生發展的根源。在這一旗幟下,嵩山成為聖山、神山,歷代帝王祭祀,形成嵩山豐富的歷史建築群。

 

概括中國宇宙觀

 “天地之中”作為嵩山歷史建築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核心文化概念,也是對中國樸素宇宙觀的高度概括。在國內知名人文學者裴鈺看來,登封此番申報世遺的主題概念變成了“天地之中”,即天堂和人間的中心,這個更便於國際化的理解。

受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委託,澳大利亞文化遺產專家茱麗葉·拉姆齊評估驗收“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三天考察,我認識了‘中’字”,她說,“少林寺、觀星台、中嶽廟、嵩陽書院的碑刻上總是出現這個字,這充分說明了一個民族在人文方面對‘天地中’的崇拜和認可”。
    作為一組東方古代建築藝術殿堂,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最終以其古老與博大、凝練與舒展、滄桑與輝煌,贏得了世界遺產委員會的“芳心”,成為中國第三十九處《世界遺產名錄》,也是河南省繼龍門石窟、安陽殷墟之後的第三處世界文化遺產。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