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消息

對大三巴整體規劃的思考與建議

2010/03/17

澳門考古學會

資料來源:澳門日報 D09  17/03/2010

對大三巴整體規劃的思考與建議

茨林圍古城牆遺跡(圖片由澳門考古學會提供)

政府跨部門小組近日就大三巴整體規劃舉行了幾場說明會,引起本澳部分文物關注團體及社會人士的關切並提出不同的意見,討論的焦點多集中於高園街四幢舊公務員宿舍應否保留,宿舍建築物地下及附近區域是否仍有考古遺跡,以及規劃與執行有沒有充分諮詢民意等問題。學者廣泛提出意見,無疑對本地文物保育工作有一定的意義。但若討論過分糾結於舊公務員宿舍的清拆與保留,似乎會掩蓋清拆行動背後更宏觀的大三巴區域整體性重塑的價値與意義,也就是過於關注“點”,而丢失了“面”和整體的考量。

“大三巴”作為一個整體的概念,除了我們熟悉的聖保祿敎堂(前壁)、神學院(遺跡)、大炮台之外,還應包括茨林圍及其外圍的古城牆遺跡等區域。聖保祿敎堂創建於一五八○年,在一五九五年和一六○一年兩次火災後,一六○二年再次修建,至一六三五年建成。由於十六世紀末日本禁敎,不少天主敎徒避居澳門,逐漸在敎堂旁聚居形成茨林圍。這些居住在茨林圍的日本敎徒甚至參與了一六○二年的敎堂修建工程。其後,茨林圍逐漸擴展,至一八三五年,敎堂因火災焚毀僅剩下前壁,原敎堂的北面地段後亦成為茨林圍的一部分,且漸有其他民衆遷入,形成今日所見的茨林圍。

大三巴屬整體概念

約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澳葡政府於茨林圍與敎堂遺跡之間開闢馬路——高園街,遂將大三巴的整體區塊切斷。一九六○年在高園街旁興建了今日所見的公務員宿舍,進一步在空間和景觀上隔開了茨林圍與敎堂遺跡,使大三巴區塊的連繫性喪失。

高園街舊公務員宿舍的清拆問題,觸發社會廣泛討論

歷史本身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約有五十年歷史的舊公務員宿舍亦將成為歷史建築,但它蘊含的建築藝術價値是否足以讓其保留,還有討論空間。然而,在城市發展過程中,是不是所有建築物都需要留下?哪些需要?哪些不需要?這都需要作出價値判斷和取捨。在今次事件上,我們面對的並不能簡化地看成是在重塑大三巴整體性還是保留舊公務員宿舍兩者之間作出選擇的問題,因為此兩者並不處於相同的層次:一邊的出發點是整體規劃與重塑,以及永續發展的考量;一邊的訴求是保留某些建築物並提議再利用。如果考慮到釋出空間以重塑大三巴的整體性及重新規劃世遺核心區的範圍與配套設施,有利於本地未來文化和旅遊事業等方面的可持續發展的話,則四幢舊公務員宿舍應該有必要讓道。事實上,在二○○五年世遺專家考察澳門歷史城區時便建議重新縫合大三巴整體區域的肌理,當前,對大三巴整體性的重塑相信具有積極的意義。

有利提升保育意識

有文物工作者憂慮會不會出現清拆了舊公務宿舍而未能發現到考古遺跡,甚至預言清拆區域不會出現考古遺留。社會大衆將考古發掘結果的決定性放得太大,因此焦點也集中於有無考古遺留的熱烈討論之上,未免有失偏頗。

根據資料顯示,在四幢舊公務員宿舍範圍裡,其中第一期清拆的西面兩幢,涉及到聖保祿神學院的北冀建築範圍,第二期清拆的東面兩幢,則涉及到當時由大炮台向北延伸的古城牆位置。就目前現場環境和地勢來硏判,此兩部分的遺跡可能在興建公務員宿舍時已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但有沒有發現到考古遺跡並不應該成為影響重塑規劃本身的決定性因素。若我們站在復原大三巴整體性的高度,有考古遺跡出土當然是好的,但不論有沒有遺跡出土,復原空間、景觀與氛圍都應該是整體性保護和重塑的重要環節,考古工作在這裡的作用正是提供我們對聖保祿神學院的佈局有進一步了解的可能性而已。

安排學生參與考古

考古調查並不是每次都要以豐富成果為前提才可展開。從工作程序安排來看,該地段在清拆與土地再利用之間預定了時間來進行考古調查,符合實際需要,也具有示範作用。建議在考古期間,安排本地學生在接受考古學基本課程後,適度參與考古發掘,並且在不影響工作進度的情況下,定時開放公衆參觀。這一方面可以加深社會大衆對考古工作的了解,提升市民的文物保育意識,也為未來考古人才播種提供機會。鑒於近年澳門城市快速發展,文化遺產保護法亦將出台,可以想見,將來澳門的考古工作會日漸增加,人才培養正是目前當務之急。

旣然清拆舊公務員宿舍是為了重塑大三巴的整體性及重新規劃世遺核心區的範圍及配套設施而啟動的,其中兩幢舊公務員宿舍清拆後的地段用作臨時的旅遊巴上落客區及停車場,顯然並未能眞正落實重塑大三巴整體性的理念。重塑空間的首要條件是釋出空間,讓市民與旅客遊走,感受歷史氛圍。

高園街闢為步行區

清拆後的部分空間闢作旅遊巴臨時上落客區,雖可暫時紓緩業界需求,但考慮到大三巴核心區域的永續性發展,以及提升本地文化旅遊品質,長遠來看,應把大三巴核心區域範圍闢為行人專用區,所持的理由至少有以下幾點:一、目前大三巴牌坊及鄰近區域沒有足夠的空間和設施應付日益增加的旅客需求,旅遊品質無法提升;二、高園街狹窄的車道實不適宜大型旅遊巴進出,安全問題存在隱患;三、由於旅客衆多,大三巴巷常常人車爭路,易釀成意外;四、有學者已提出旅遊巴的大量排氣是危害大三巴牌坊保存條件的重要因素;五、有學者已提到或可引入小型電動休閒車,以滿足步行區內的乘客需求;六、將旅遊巴停車地點移至其他地區,可以帶動人流,帶旺鄰近地區的商業活動;七、有利於大三巴核心區、望德堂區及塔石一帶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希望相關部門深入考慮以上建議,也希望跨部門小組日後能持續與市民大衆溝通,提高工作透明度及增加諮詢時間。

澳門考古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