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消息

理想鄉土教育基地

2010/02/05


文諮委成員安棟樑、薛力勤等昨日參觀鄭宅。

理想鄉土教育基地

歷史教育學會會長林發欽歡迎當局計劃把鄭家大屋定位為公衆和青少年的本土文化學習基地,認為中國近代思想家鄭觀應及其家族曾居於澳門,在小城留下祖屋和其他生活軌跡,本身已是很好的鄉土教育素材。對學生來說,這些素材即大屋的一樑一柱,比透過書本學習更有成效。

 

整合民間力量研究

林發欽表示,歷史教育學會推動鄉土教育多年,透過大量的教育推廣、研討和學界活動,至今已使“鄉土教育”理念漸為社會各界接受和認同。鄉土教育最初是從教育的目的着眼,欲以鄉土的素材落實學生的學習,紮下學生繼續往上發展的根基,這種教育理念符合教育心理學和課程理論的原理,有助學生的學習和成長。

從教育角度看,鄭家大屋可以成為理想的鄉土教育中心和愛國愛澳教育基地。早於兩年前一部有關亞婆井的紀錄片中,他已建議將鄭家大屋發展成為鄉土教育場所。認為中國近代思想家鄭觀應及其家族曾居於澳門,在澳門留下祖屋和其他生活的軌跡,本身就是很好的鄉土教育素材。鄭家大屋經過八年多修葺而成,硬體雖可相對完整地重現,但軟件部分仍需不斷深化、補充,在有關鄭觀應及鄭家大屋歷史與文化內涵的研究方面,相對不足。故建議整合學界和民間力量,加強相關歷史研究,透過鄭家大屋的陳列和擺設,使學生真切感受到鄭觀應對近代中國所產生的貢獻,從而充分發揮鄭家大屋在愛國愛澳教育方面的積極作用。

 

提升年輕人認同感

林發欽建議有關方面制訂適切的教育方案,加強與學校和民間教育團體的聯繫,配合學校的鄉土教育的內容和進度,有序分批開放給學生參觀。贊同當局將鄭家大屋發展成澳門歷史研究的資料中心和文化界人士活動的場所,但未來能否發揮功能,還看當局具體措施。

昨日傍晚,部分文化諮詢委員獲文化局文化財產廳廳長張鵲橋引領參觀了大宅。委員薛力勤回想上世紀五十年代,鄭家大屋已有不少住戶,如今得以重現舊貌,十分難得,今後可與毗鄰的亞婆井前地、港務局大樓、媽閣廟等世遺景點及廣場空間相融起來,為遊客增添一處新的風景點。他相信,把大宅定位為公衆和青少年本土文化學習基地,可提升年輕人的社會認同感,對小城有更強的歸屬感,希望學校多組織青年學生到大宅開展活動,善用大宅硬件設施。

身兼旅遊局長的委員安棟樑,對善用大宅有不少意見,現階段會着重深入分析及研究,稍後再公佈如何與大屋功能適度配合,引流到此。

資料來源:2010 年2月4日 星期四 澳門日報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