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消息

文物之旅豐富教學內容

2007/09/28

  專為教師而設的「全澳教師文物之旅」本月展開,文化局代表昨率領灣景中葡小學十多名教師前往多區景點參觀,並安排文物大使沿途講解,其間配合文物資訊講座,讓教師體會到靈活學習的趣味,加深對本澳文化遺產及建築風格的認識,相信能融於教學中,為今後啟發學生了解本土文化帶來積極的作用。

 

互動學習氣氛濃鬱

  參與文物之旅的教師於上午十時在聖老楞佐堂集合,懷著輕鬆而興奮的心情遊覽本地名勝,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閒」。亦有教師攜同子女一同參與,一起認識本澳的文物建築藝術。一行先後參觀了聖若瑟修院聖堂、福隆新街、典當業展示館、女媧廟、大三巴牌坊和盧家大屋,沿途觀光的同時與文物大使交換意見,互動學習氣氛濃郁。

  澳門中西文化互融,由於歷史原因,至今留存不少具中西特色建築,各顯魅力,因應教師職業而開展的文物之旅可謂心思獨到。教師中不少是首次參與活動,為此感到高興,更意識到擔任教育工作者必須自身對本土文化有所認識,鞏固基礎,方能教授學生。

  有教師在參觀後表示,透過身體力行的方式體現覽勝樂趣,除增強自身對本澳歷史文化及文物建築風格的認識外,更可將自己對本土文化的觀感,直接切入相關科目內容裡,增加學生學習興趣。認為從基礎層面豐富教學內容,實屬良策。

 

引發學生研究興趣

  另有教師建議,或可仿傚香港的教育電視形式,在課堂增加一些專為小朋友「度身訂造」的文物景觀教育片,針對性作資料講解,引發小朋友的學習興趣,效果更好。或可通過周會,開設文物保護知識的講座,向學生灌輸常識性的文物知識,其間加插澳門景觀的圖片剪輯,增強吸引力,相信能進一步引發小朋友研究文物的興趣,從而提升教學效果。擔任嚮導員的三位文物大使阿珊、嘉嘉、文靜亦感觸良多,他們表示為教師講解絕不能馬虎,必須事前做足「功課」,準備階段也是學習的過程,加深了自己對本土文化的認識以及梳理歷史的能力。或許在講述過程中會有錯漏,但也是提升個人能力的良機,畢竟整個過程已是一次難得的考驗。

  嘉嘉坦言有興趣投身任文物大使,基於興趣和喜愛挑戰自我。認為同齡階段的青少年也應具備毅力,為個人興趣出發,今後哪怕從事何種職業,必須具備認識本土文化的意識。作為澳門人,應該要認識本土環境,一盡公民責任,更應為明年申報世遺的澳門歷史建築群的存在而感驕傲,澳門人的自我價值亦可因應提高。
「全澳教師文物之旅」特為配合今年的澳門文物保護年,由文化局和教青局合辦,本月餘下兩周,將陸續在每周六、周日為本澳各校教師開展活動,推廣文物保護。

本報記者 許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