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位置:
澳門
被評定的不動產類別:
場所
另稱:
賈梅士公園
該公園所在的地方,古稱鳳凰山,曾遍植葡萄牙商人從馬六甲引進的鳳凰木;而“白鴿巢”的名字則早在十八世紀末就已經出現。
白鴿巢公園歷史悠久,公園始建於十八世紀七十年代,原是葡萄牙富商俾利喇(D. Manuel Boaventura Lourenço Pereira)之花園別墅;後曾租予英國東印度公司作為其澳門的辦事處及收集植物用的苗圃;十九世紀初,俾利喇的女婿馬忌士(Lourenço Caetano Marques)繼承物業,其愛好白鴿,曾在此處飼養白鴿多達數百隻,白鴿漫天飛舞,場景壯觀;1849年,馬忌士為了紀念曾在該處隱居並寫下不朽史詩《葡國魂》的偉大詩人賈梅士,斥資鑄造了一尊賈梅士的半身塑像並將其置於花園內的石洞之中;1885年,政府購置了物業,並將其改建為對公眾開放的公園。
而位於白鴿巢公園側,原為英國東印度公司墳場的基督教墳場。1821年,第一位來華傳教的新教傳教士馬禮遜(1782-1834)因其妻在澳門病故,便以英國東印度公司職員身份,請求公司向澳門政府申請將現址闢為墓園,為澳門第一座基督教墓園。馬禮遜是第一位將聖經翻譯成中文的人,同時亦是第一本中英文字典作者。墓園分兩部分,前為馬禮遜小教堂,是澳門第一座基督教傳道所,1922年重修,主體為磚木結構,外觀古樸典雅,屬羅馬式建築樣式;後為墳場,有墓塚數十座,埋葬的多為來華英國商人、鴉片戰爭中在華身亡的英國將領以及基督教傳教士。其中著名的有居澳20餘載的英國畫家喬治.錢納利(1774-1852)、瑞典首任駐華領事龍斯泰(1759-1835)及馬禮遜全家等。墳場早已停止入葬,成為歷史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