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評定的不動產 (文物建築)

SM020-原沙欄仔街市舊址(原泗𠵼街市舊址)

地區位置: 澳門
被評定的不動產類別: 場所
位置: 水雞巷及賣魚巷

沙欄仔街市位於十月初五日街與海邊新街之間,又有泗孟街市及公益街市等稱呼[1],早於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以前,沙欄仔街市已經存在,以販賣鮮魚為主,當時的街市是以賣魚巷及水雞巷為軸線,向四周延伸為四個有蓋的構築物[2]。沙欄仔街市最初是由兩廣總督的副將彭玉及其家人在此經營,將攤位分租給小販,到了1884年,澳葡政府計劃將沙欄仔街市撤銷,並要求攤販遷往靠近今十月初五日街康真君廟的公局街市[3]。在1907年6月,沙欄仔街市開始重新規劃[4],並最晚於1909年1月左右重建完成[5],街市一直使用至1928年1月31日因為衛生環璄不理想而停止運作[6]。及後,由賣魚巷通向沙欄仔街的一段道路被封閉並開始建造房屋[7],隨著街市停止運作,沙欄仔街市之名漸漸被人遺忘。但其街道肌理仍然保持著昔日的面貌,是本澳公共街市歷史的重要見證。

早期的沙欄仔街市已設有門樓式的閘欄,作為出入口之用,到了1907年,澳葡政府重新規劃街市,並分別在水雞巷及賣魚巷建造了新的門樓。門樓置於街道之上,構成一個具有特定功能的公共空間,門樓與街道空間的結合,成為了澳門早期公共街市的具體實例。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位於賣魚巷一側的門樓倒塌,現僅存水雞巷一側的門樓。門樓糅合新古典主義與巴洛克建築風格,其立面形式,可歸納為騎樓面、牌樓面、山花等三段,強調中軸與山花的上下對齊及垂直感。


[1] 唐思《澳門風物誌(續篇)》,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年,154頁。

[2] 歷史檔案,澳門檔案館,第MO/AH/AC/SA/01/00578/001號文件,10頁。

[3] 《澳門憲報》,1884年3月29日,第13號。

[4] 1907年4月18日由澳門議事公局發出的公告。

[5] 1909年1月18日由當時的工務部門致澳門議事公局的公函,指沙欄仔街市的業主申請為房屋粉刷牆身,故推測當時街市重建工程已完工。

[6] 歷史檔案,澳門檔案館,第MO/AH/LS/1324號文件。

[7] Cadastro das Vias públicas e Outros Lugares da Cidade de Macau, Macau, Leal Senado da Câmara Municipal de Macau, 1957. p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