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老楞佐堂坐落於風順堂街上,從門前兩邊的台階拾級而上,方能到達正門。教堂高三層,中軸對稱,建築帶有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特徵,平面呈拉丁十字,中廳無柱廊阻隔。左右兩旁建有對稱鐘樓,一座是時鐘,作報時用;另一座是銅鐘,供教堂彌撒時鳴響。堂內寬敞宏偉,以聖老楞佐(São Lourenço)為主保聖人,有數支華麗的水晶吊燈從天花垂下,頗具豪華氣派。
自16世紀中葉葡萄牙人定居澳門,來澳的耶穌會士便著手興建教堂。聖老楞佐堂於1560年前建造,為澳門最古老的天主教堂之一。最初為一座木結構小堂,於1618年重修後,漸成規模。目前的形制風格是1846年重建後形成的。由於教堂處於高地之上,又昔日教堂前方景觀開闊,可以直接遠望整個海岸,相傳昔日不少葡人常聚於此,既可遠觀是否有商船返航,又可到教堂內祈求出海之人平安歸來。華人稱之為“風信廟”,又名“風順堂”,皆與貿易季風有關。
隨著葡萄牙人定居澳門,逐漸形成了以航海商人家庭為主的葡人社區,而教堂則是社區中的重要建築,葡萄牙人在教堂祈求聖人保佑。聖老楞佐堂地理位置優越,處在葡人定居點的小山上並靠海,曾是澳門半島天際線上的地標,景觀一覽無遺。又由於與海事活動的緊密聯繫被華人稱作“風順堂”,該名字沿用至今。該堂建於澳門海上貿易的繁榮時代,在古老的商業大道之上,周圍居住著巨商富賈,不僅見證了活躍於海上絲綢之路上的商人及其家眷在澳門的生活方式,同時體現了澳門在海上絲綢之路中的宗教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