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峯廟位於望廈山北麓,為橫連三間多進深的中式建築,中間以巷道間隔,規模宏偉。蓮峯廟前身為慈護宮,鼎建於清雍正元年(1723年),於嘉慶年間(1796-1820年)定名為蓮峯廟。蓮峯廟昔日不僅供民間祭祀及客商聚會,同時亦作為赴澳公幹的中方官員的駐節公所。清代著名的欽差大臣林則徐便曾於道光十九年(1839年)巡視澳門,在蓮峯廟接見了澳葡官員,並申明了禁絕鴉片的命令。
1920年,梁彥明校長有感關閘地區的華人子弟教育缺乏,易流於惡,因此倡建義學。建議得到蓮峯廟值理會支持,因而創辦蓮峯義學,讓貧苦大眾子弟入讀。初時為識字班,學生於仁壽殿右側的神殿內上課,書桌、木椅一行行排列於殿上。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學校更名“蓮峰普濟學校”,由普濟禪院值理會合力維持。至八十年代,隨著學生人數漸多,校舍已不敷應用,決定於廟旁建造新大樓。現時,蓮峰普濟學校共有3座教學大樓,以慈善和服務社會為宗旨,提供幼稚園和小學教育服務,是現存本澳唯一一所佛教學校。
澳門的教育具有多元化的特點,其中一大特色就是廟辦義學。義學基本不收學費或收費極低,因此不少草根階層的華人子弟得以入讀,這對澳門初等教育的普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19世紀末到20世紀六七十年代為澳門廟辦義學的全盛時期,不少廟宇都曾辦學育才,然而目前僅餘蓮峰普濟學校繼續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