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評定的不動產 (文物建築)

AM047-得勝斜路55號房屋

地區位置: 澳門
被評定的不動產類別: 具建築藝術價值的樓宇
位置: 得勝斜路55號

自得勝馬路及華士古大馬路開闢建成後,東望洋山腰漸漸成為除南灣、西灣一帶以外的別墅式住宅區。從該建築之圖則、建築准照以及物業登記資料所示,該建築為著名華僑商人許祥申請興建,於1926-1928年間落成,是其在澳之居所,許祥離世後,該建築輾轉售予澳門教區。

1942年香港淪陷期間,香港富商多逃往澳門避難,其中經營藥廠的韋家亦舉家來澳租用該房屋作為避難之所,藥廠的創辦人及東主韋少伯亦在此房屋內過世,其後人韋基舜在其專欄中對此房屋以及本澳戰時社會情況多有描述。

許祥是全澳第一座具現代主義建築風格的酒店——總統酒店(後易名中央酒店、新中央酒店)的創辦人及經理,也是著名的僑紳,其與多位華僑捐款成立成澳門華僑公立平民免費學校(鏡平學校的前身之一),為貧苦學生提供學習機會。此外,許祥曾擔任澳門中華總商會以及鏡湖慈善會等社會職務。

得勝斜路55號主體建築物為一座兩層高、非對稱的別墅式住宅,磚石承重結構,平面闊三間,呈矩形,南面與東面設有柱廊,西南側有突出的多邊形角樓。作為當時本澳典型的別墅式住宅,主體建築物的一層為社交使用空間,包括中庭、客廳及飯廳,通過木造樓梯通往二層則為主客卧房等私人空間,而提供生活功能的附屬建築物則設於主體建築物後方。主體建築物立面呈橫向三段式構圖,南側屋頂正面有巴洛克曲線山花,並刻有1926的建築年份,屋頂出簷較遠。東南兩側柱廊佈局相似,柱廊立面均為六開間,一層均為連續圓拱券柱廊,二層均為平樑的柱廊。

從立面構圖看,主次清晰、簡潔,構圖基本符合學院派的形式美構圖法則。從裝飾材料看,外牆為水泥洗石子仿石材錯縫砌築,屋頂交界處貼有石膏花環裝飾;木雕裝飾也較多樣。外窗、欄杆有西式鐵花裝飾;地面鋪磚有彩色水泥花磚、彩色玻璃馬賽克、水泥壓縫等。從裝飾主題看,整體呈西化風格,如百葉窗(門)、壁爐、石膏線腳、山花窗套等。在木雕裝飾中,大量的花罩、壁飾等採用中國傳統主題,如樓梯轉角平臺的傳統木雕雙鳳呈祥裝飾,工藝細膩精緻;樓梯起步兩側的銅質扶手,上有仿中式傳統建築的鏤空燈罩,是當時典型的華商大宅建築裝飾風格,並為研究本澳二十世紀初的別墅式住宅建築以及華商大宅裝飾風格提供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