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評定的不動產 (文物建築)

AM044-東望洋斜巷6號房屋

地區位置: 澳門
被評定的不動產類別: 具建築藝術價值的樓宇
位置: 東望洋斜巷6號

東望洋山腰自得勝馬路開闢後漸漸成為除南灣、西灣一帶以外的西式住宅區,其中東望洋斜巷沿路建有多座風格各異的別墅式住宅,而東望洋斜巷6號房屋是該街道上僅存的二十世紀上旬建成的別墅式住宅。現存建築於1930年4月1日落成,而從物業登記資料可知,東望洋斜巷6號房屋也曾多次作轉售。1986年底,東望洋斜巷6號房屋的內部空間作重新規劃,改為當時衛生司技術學校的女子宿舍,供醫護人員作短暫休息之用,根據圖則所示,建築物亦改以黃色為主。1995年歐洲研究學會成立後,以東望洋斜巷6號房屋作為其會址,建築物亦改以紅色為主,並一直沿用至今。

東望洋斜巷6號房屋在該區眾多別墅式住宅中尤其突出,在眾多歷史照片也能辨認其“馬蹄拱”。其樓高三層,由於沿街而建,其中地面層為半地下室空間。從立面分析,建築風格屬於帶阿拉伯裝飾的折衷主義。建築立面仍按照古典三段式來劃分:第一段為基座,開洞較少,以簡單橫向裝飾線條營造出仿石的厚重效果;第二段則以通透的外廊為主,帶有阿拉伯裝飾細部;第三段為女兒牆,以白色纖薄的外挑簷口板作為分隔。建築的阿拉伯風格體現在外廊開口設置的連續“馬蹄拱”及纖細立柱上。其中,一層的馬蹄拱以白色為主,拱頂為圓形,拱間空隙填充有以幾何圖案為主的磁磚紋樣;二層的馬蹄拱則帶有磚紋裝飾,拱頂亦改為尖頂,以增加其向上延伸的感覺。建築物之馬蹄拱及立柱已失去其主要的支撐作用,僅作為裝飾構件存在。

東望洋斜巷6號房屋配合地形沿斜坡而建,屬於帶阿拉伯裝飾的折衷主義建築風格,其裝飾精巧細緻,是澳門二十世紀上旬建成的別墅式住宅中,少數保存完整、風格獨特的例子,為研究二十世紀該區的生活面貌提供參考。其建築風格反映澳門作為多元文化交匯的城市,透過吸收不同文化的藝術特色,融匯於日常的建築設計之中。時至今日,該建築與華士古花園相呼應,構成東望洋山腰的歷史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