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評定的不動產 (文物建築)

MM046-聖保祿學院遺址(圍牆遺跡,高園街一段)

地區位置: 澳門
被評定的不動產類別: 紀念物
位置: 高園街35號

聖保祿學院由耶穌會創立於1594年,是中國境內第一所西式高等教育機構。學院除了包括教堂、教學區、庭院、宿舍、印刷所、藥房、菜園等設施,尚有圍牆環繞,1601年,學院經歷了大火後進行重建,而為實現將學院視作封閉庭園(Hortus conclusus)的中世紀概念,圍牆於1606年再次被建造,並於同年竣工[1]。直到1835年再次遭遇大火,大部分建築被燒毀。

2010年5月,高園街35號房屋拆卸工程開展期間,於地下發現疑似遺跡,後經考古專家到場就有關發現進行研判,通過考古清理瞭解到該遺跡屬夯土牆,大致呈南北向,已發現部分平面長約15.6米,頂部寬約1-1.26米,底部不詳,牆體西側保存較好,東側南部局部被破壞,牆體高度各處不一,最高約2.45米。

其中,夯土牆南端局部發現內外包磚兩道,均長約1.9米,丁磚錯縫鋪砌,兩道磚牆內側為夯土。牆體立面可分為兩個部分:上層為夯土,從考古解剖溝的觀察可見,夯土保存較好,殘高約1.36米,夯層厚約5-10厘米;下層為石牆壘砌基礎,其壘砌工整,縫隙中填充灰土,共發現5層,高約1米,在磚外側、石牆寬出部分先用白灰墊底,然後斜鋪上板瓦片,最後在瓦片外塗抹白灰形成牆皮,結合文獻資料、歷史地圖,該夯土牆屬於聖保祿學院圍牆的一部分。

現時,聖保祿學院仍存有部分建築遺跡,包括大三巴牌坊,即學院教堂前壁遺跡等印證學院在歷史上的面貌與興衰,而昔日學院具圍牆環繞,其中,位於高園街35號的一段夯土牆,經考古發現其保存至今,屬學院圍牆的一部分,對確定聖保祿學院的邊界具研究價值,而且作為聖保祿學院的實物遺存,除了是暸解聖保祿學院的格局、建築理念及手法,以至重塑其歷史面貌的參考資料,亦與其他學院遺跡共同見證聖保祿學院、本澳天主教傳播、教會教育工作,以至東西文化交流的歷史。


[1]〔葡〕Clementino Amaro著,曾永秀譯,《聖保祿神學院和大炮台:考古挖掘和解讀》,載於《與歷史同步的博物館--大炮臺》,澳門:澳門博物館,1998年,115-1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