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記者從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獲知,今年在俗稱的秦始皇帝陵百戲俑坑內新發現的30餘件姿態各異但破損嚴重的“百戲俑”,目前已經被全部清理完畢,正在實驗室受到有序的修復和保護,相信不久會與人們“見面”。
據瞭解,考古人員在1999年進行考古發掘過程中,在一個新發現的陪葬坑中試掘出土了11件陶俑。它們既不穿鎧甲,也不披戰袍,只是下身有裳(古代稱上衣下裳),多數上身赤裸肌肉發達。經修復後,發現陶俑舉止神態各異,有的像持竿人,有的像角力者,其打扮具有明顯的漢代百戲特點,遂被稱為“百戲俑”。
主持百戲俑坑考古發掘的秦始皇帝陵考古隊副隊長張衛星說,經過緊張有序的考古清理和現場保護,今年新發現的30餘件百戲俑目前已全部從坑中移出,下一步的工作主要是對其進行實驗室保護,以保留更多的考古學資訊,同時展開的修復工作,有望讓其展現出“具體形象”,從而推動秦俑、秦文化的研究。
百戲俑坑在1999年的試掘之後,這次發掘是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的第二次正式考古發掘。其平面呈長方形,東、西兩端各有斜坡形門道,40米長的坑被兩道土梁隔為三個過洞等資訊,在此次考古中得到確認。眾所關注的眾多百戲俑,都出土在百戲俑坑的第三個過洞之中,其南邊的兩個過洞因只進行了揭露而未深挖,目前仍處於性質不明狀態。
秦始皇帝陵是中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園,其56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已發現陪葬坑180多座,其中比較重要的有銅車馬坑、珍禽異獸坑、石鎧甲坑及各種內涵不同的府藏坑等。“百戲俑坑”因屬1999年發現的第一個陪葬坑而被編號為K9901,其位置在秦陵東南部的內外城之間,是與秦兵馬俑主題明顯不一樣的一種陪葬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