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宜昌11月6日電(記者江時強、李志暉)作為八藝節主要群眾文藝係列展演活動之一的三峽地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展覽,5日上午在湖北省宜昌市免費開放。精心布置的各種實物和音像資料,以生動形式展示了該地域各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保護與傳承狀況。
記者在宜昌市博物館展覽現場看到,各地民間藝人在相應展廳現場演出,包括中、小學生在內的諸多觀眾駐足觀看欣賞。
宜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羅曉路介紹,為永久保存和傳承發展三峽地域的優秀文化遺產,宜昌市建立了“三峽宜昌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庫”,建立市、縣、鄉、村四級保護工作網絡,重視活態保護和資助優秀民間藝人,吸引各級文化科研機構在宜昌設立研究基地。
目前,宜昌市已完成12個大項1200多個子項、62個民間藝術種類、128名民間文化代表人物以及2470名民間藝人的資料整理工作。其中已經成形的文字材料達1320本,專題片光盤440張,電子文本光盤440張,照片近千幅。對多位高齡藝人的搶拍資料彌足珍貴。
據了解,三峽大學已開設相關專業,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培養專業人才。宜昌有5個縣市把地域民間文化納入中小學課堂教學,文化、教育部門也開始組織編寫民間文化教材。許多重點藝術保護鄉鎮把老藝人請進中小學校園講課,提高師生的民間文化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