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消息

西安小雁塔“腳下”首次出土罕見佛像

2007/09/28

        新華網西安3月5日電(記者馮國) 在距西安小雁塔幾百米的一處灰坑中,近日接連發掘出20餘件隋、唐等時期的各類珍貴文物,其中一尊身高近兩米的無頭佛像和記載明代皇帝賜匾薦福寺的殘碑尤為珍貴。

        這些文物是在唐代小雁塔歷史文化公園施工現場發現的。專家認為,這是在小雁塔旁首次出土大批珍貴文物,對研究小雁塔的變遷及唐代歷史具有重要價值。據瞭解,這20餘件文物主要是佛教造像,佛造像的質材分為砂石、漢白玉、陶、磚等,其中一尊無頭佛像,身穿寬體袈裟,波衣顯體,端立在蓮花座上,雕工精美,而一尊無頭菩薩造像更是瑛珞遍體,具有隋、唐時期的造像風格。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副研究員張全民說:“除佛像外,還有大量的琉璃等建築構件。而一塊明代殘碑十分珍貴,其上刻有‘工成繪圖求額’等字,明確記載著明朝皇帝賜匾薦福寺的事。如今,小雁塔內仍有一塊這樣的匾。”小雁塔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薦福寺的佛塔。薦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西元684年),是唐高宗李治死後,宗室皇族為他“獻福”而建,其內的小雁塔則建于唐中宗景龍年間(西元708年前後),是15級的密簷式磚構建築,塔形秀麗,成為古都西安保留至今的唐代遺迹。在文物庫房內,記者看到了已經保護起來的一尊石刻佛像頭。它滿頭旋紋髮髻,細眉闊額,端莊慈祥,給人一種親近之感。因體重過高,最先發現的石羊和一尊石質佛像蓮花底座,仍在施工現場。(完)

(文章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