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消息

四川宜賓市新發現108個僰人懸棺葬遺跡

2007/09/28

        新華網成都4月8日電(李明汝、丁成傑) 四川省宜賓市興文縣的九絲城鎮新近發現一處僰人懸棺集中葬地,共有懸棺108個。

        僰人為我國早期少數民族,春秋時建立僰侯國,轄區在今四川省宜賓市和雲南西北地區。秦漢時滅僰侯國,在宜賓設僰道縣。明代時,僰人後代(亦稱“僚”)在今興文縣九絲山築城建殿,以此為中心,與周圍相鄰的珙縣等地共數十寨遙相呼應,形成強大的部族勢力,與朝廷相對抗。明朝廷曾多次派兵征剿未果。1573年,四川巡撫曾省吾、總兵劉顯率18萬軍隊分路圍攻,歷時半年終於攻陷九絲城。從此,僰人在歷史上消失。

        懸棺葬是僰人的一種習俗,其方法一是在懸岩石壁上平行鑿洞2-3個,打入木樁,在木樁上平放棺木;二是在峭壁上鑿長方形或正方形石穴,在石穴內置放棺木;三是利用岩壁天然縫穴或洞穴,置放棺木。懸棺葬在宜賓市的興文縣和珙縣都比較多,其中珙縣僰人懸棺1988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興文縣九絲城鎮的柳楊沱岩壁是僰人懸棺的一處集中葬地,屬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發現的僰人懸棺集中葬地,位於與之相距三、四公里的九絲城鎮新建村毓秀河邊的岩壁上。其葬法全部採用鑿長方形或正方形石穴放置棺木。由於年代久遠,棺木多已毀壞。這些懸棺遺跡經縣文物管理部門查驗,沒有歷史記載。它的發現,豐富了研究僰人歷史的實物資料,也 為當地開發僰族文化旅遊拓展了新的空間。(完)

(文章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