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原同善堂義學舊址(庇山耶街 / 爐石塘55號)

澳門同善堂創辦於1892年,是澳門歷史悠久的綜合慈善機構之一。當時港澳華人紳商有感澳門社會對於華人的慈善服務相對缺乏,決定組織社會各界倡建同善堂,以開展慈善救濟工作,提供贈醫施藥、扶危濟貧、社會教化等服務。

 

同善堂早期堂址設在議事亭前地,後因政府徵地於1924年搬遷至庇山耶街55號現址。大樓在百年歲月中,承擔著多個服務功能,充分體現同善堂的慈善文化。地面層大堂過去曾用作贈醫施藥、助貧施濟等用途。而二樓則為同善堂管理組織—值理會進行會議的場所。

 

大樓三樓曾是同善堂開展免費教育的空間。1924年大樓落成之初同善堂隨即開辦“同善堂貧民義學校”,為貧家子弟提供學習機會,初時義學為傳統書塾形式,聘請清末秀才教授尺牘、三字經等,創校時收男生數十名,及至1936年增收女生。翌年學校改為一般小學制度,開辦初小課程。1949年增辦夜小學。1968年同善堂小學新校舍於堂址對面(庇山耶街64號)落成使用,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1991年,學校更擴展至中學,逐步發展至幼稚園、小學、中學及成人教育的全面現代化教育體系。同善堂在成立之初已經把免費教育視為其重要的任務,同善堂義學的建立為澳門華人慈善團體興辦教育的楷模,見證了澳門教育發展中由傳統書塾演變為近代學校的過程。

 

2012年,為慶祝同善堂成立120周年及讓公眾更好地了解同善堂逾百年的慈善歷程,同善堂值理會決議改造前座大堂及三樓作同善堂歷史檔案陳列館,免費開放供遊客參觀。

 

地址
庇山耶街55號 (前往這裡)
開放資訊
現已作為同善堂歷史檔案陳列館對外開放:
上午9時30時至下午5時30時,逢週二及法定假期休館
評定資訊
為被評定的不動產 — 建築群
更新於:2024/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