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

清明節

項目簡介:

清明節是春分後十五天,由於清明節和寒食節相隔僅一天,因此大概在唐宋後,清明、寒食兩節慶的習俗漸漸融合,清明節日的習俗主要為掃墓祭祖、踏青、禁火等。在澳門,清明祭祖是備受市民重視的傳統節日活動,祭祀用品方面多為香燭、冥紙、乳豬、水果、酒水等,除了祭祖掃墓外,也有放風箏、插柳枝的習俗。

存續狀況:

清明掃墓、返鄉祭祖是澳門大部份華人族群均十分看重的傳統習俗活動,清明節也是澳門的法定假期,由於澳門的居民大多祖籍內地,所以每逢清明節日,尤其老一輩的居民都會返回原籍地祭拜祖先,形成特殊的返鄉人潮。時至今日,清明節的文化傳統依然獲得傳承發展,其蘊含追憶先祖的信仰核心始終延續。

重要價值:

清明節作為澳門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之一,是中華傳統民俗文化在澳門一脈相承的重要體現,具有重要的本土民俗文化研究價值;而清明節的信仰價值和內容在本地的傳承,體現了澳門華人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其團結親族、追憶先祖、行孝等信仰行為也發揮著傳揚傳統美德和社會倫理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