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消息

新疆伊黎河谷發現青銅時代聚落遺址

2013/02/06

位於新疆伊黎河谷的新源縣有著遼闊的高山草原,也流傳著無數縱馬奔騰的故事和傳說。而去年在此進行的搶救性清理挖掘中,一個“不經意”的發現,卻讓考古人員從一座古墓下發現了青銅時代聚落遺址。

記者從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瞭解到,去年春夏秋之際,考古人員對位於伊黎河谷的鞏乃斯河附近的加嘎村、哈拉奧依、阿尤賽溝口的古墓進行了搶救性清理挖掘,共清理古墓葬14座,遺址面積約200平方米。

儘管出土了陶、銅、金、鐵、石器等文物,但讓考古人員遺憾的是,這些古墓早就遭過盜掘,盜洞赫然在目,墓葬內骨骸淩亂,隨葬物已所剩無幾。正當考古人員扼腕之際,一個小型墓葬的挖掘卻不經意間引發了一個重大發現。

在阿尤賽溝口,一個編號M4的小墓被打開,墓坑里躺著一個孩子的骨骸,隨著對墓室的清理,考古人員發現這座墓的底部的土層結構與其他墓室很不一樣,距墓坑坑底50公分左右竟然出現硬土。經過進一步清理發現,原來這座幼兒墓室是建在一個更為久遠的居民住房的遺址上。

清理後的房屋遺址呈現圓形,地面進行過人工夯實,屋內還有灰坑,石頭堆砌的矮灶、陶罐、帶有多種刻劃紋飾的夾砂灰陶等。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部主任阮秋榮認為,這足以說明當時這里的居民已經實現了定居生活。

綜合多種資訊,考古人員判斷,這處聚落遺址應屬於安德羅諾沃文化時期。

安德羅諾沃文化是中亞地區著名青銅時代考古文化之一,其絕對年代在距今4000年至3000年之間。近年來,新疆已陸續發現多處安德羅諾沃文化遺存,其分佈主要在伊黎河流域、塔城以及帕米爾地區。

阮秋榮說,清理發掘的14座墓葬的形制及出土文物的時代特徵也表明,此處遺址的文化特徵相當於安德羅諾沃文化的中晚期,而出土的大量馬、羊等動物骨骸,則反映出當時社會經濟形態可能正在由定居的農牧經濟向畜牧經濟轉變。

一個“不經意”的發現,讓隱藏在伊黎河谷古墓下的青銅時代聚落遺址複現出來,這也被視為2012年度新疆考古發掘的重大收穫。新疆考古人員認為,這一遺址為探索伊黎河流域青銅時代文化及中亞地區青銅時代經濟、文化演變提供了重要資料和可靠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