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 2012-7-9 來源:新華網
記者從國家文物局主辦的文物保護科普宣傳周活動中獲悉,目前中國考古工作者短缺,全國專業考古工作者不足2000人,而法國國家考古研究院就超過2000人。
中國文物學會玉器研究會副秘書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劉斌說,就從業人數而言,中國與很多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除了法國國家考古研究院有2000餘人以外,以色列國家考古文物局有1500人,其中考古人員500人;而在中國,除了像陝西這樣的文物大省專業考古人員有五六十人之外,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僅有專業考古人員22人,西藏、新疆等地的考古機構往往只有五六人。
此外,劉斌在不久前舉行的全國考古領隊培訓班瞭解到,全國具有考古發掘領隊資格的人數不足1000人。
根據文化部發佈的《中國文化文物統計年鑒2011》,2010年,全國文物系統內機構數為5207個,從業人員102471人,平均每一機構擁有從業人員數僅為19.68人。
“這10萬多人中真正從事考古一線工作的專業人員少之又少。”劉斌說,“中國這麼大的面積,歷史遺跡這麼豐富,力量太缺了,而且現在配合基建的任務太重。”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說,中國專業考古人員確實嚴重不足,和法國等國家存在較大差距。近年來全國各地都在上馬建設項目,文物考古部門只能把很多專門研究停下來,集中人力配合三峽、南水北調、西氣東輸等大型基本建設項目,從中搶救文物古跡。
劉斌認為,導致中國文物從業人員短缺的原因主要是體制問題:作為事業單位的浙江省考古所,其編制是上世紀70年代末定的。改革開放30餘年來,社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的考古工作量也成倍增加,人手卻沒有增加。一方面是大學每年培養出很多相關人才不好就業,另一方面事業單位擴編卻非常困難。
宋新潮說,解決考古人員緊缺的問題,除了在文化體制改革中多爭取編制外,考古行業內部的體制改革也很重要。“如果給你一百個編制,你能不能做到60個人、70個人下工地?歸根到底,還是要解決多少人能下工地的問題。”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