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 2012-6-12 來源:新華網
兩邊都耽誤不起的“僵局”該如何化解?——國家重點工程西平鐵路甘肅段因涉文物保護停工調查
連接陝西、甘肅兩省的西平鐵路是國家“十一五”時期重點專案,最近因涉及文物保護問題停工數月。一邊是重點工程建設迫在眉睫,一邊是文物古城不可侵犯,哪邊都耽誤不起的“僵局”又該如何化解?
鐵路按規劃將穿過距今三千多年的古城
全長260餘公里的西平鐵路連接陝西省西安市和甘肅平涼市,對促進沿線經濟發展和完善全國鐵路骨架網有重要意義。中鐵一局西平鐵路工程指揮部負責平涼南站到陝西省咸陽市彬縣太峪隧道接軌點156公里施工任務。施工隊伍2008年底進場施工,合同工期2011年2月,後變更為2012年底。
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黃釗說,工程前期進展順利,但2011年10月鋪軌到平涼市涇川縣城關鎮時,由於拆遷工作進展緩慢,部分施工單位不得不陸續停工。
負責實施拆遷任務的涇川縣表示,當地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和支援國家重點工程建設,自鐵路施工以來千方百計推動拆遷工作。目前拆遷工作難推進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鐵路選線影響到文化遺址保護。
涇川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懷群介紹,鐵路按規劃將穿過距今三千多年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涇川縣古址涇州古城。古城附近還有商周祭天祭壇和阮姓先祖祖陵。鐵路將遺址一分為二,破壞了部分古城牆。
當地幹部介紹,國家文物局就此曾致函、致電甘肅省文物保護部門,要求保護遺址,協調調整鐵路設計方案。今年3月12日,國家文物局辦公室專門下發《關於新建西安至平涼鐵路涉及涇州古城選線方案的意見》,重申這一要求。
同時,鐵路距曾出土佛舍利的大雲寺唐代地宮不到100米,當地幹部擔心鐵路建設、營運影響地宮保護。
施工方回應質疑:設計立項開工均經完整程式
施工方表示,西平鐵路作為國家“十一五”期間重點工程,從可研到設計到立項到開工建設,均經過了一系列完整的審查審批等法規程式,否則也無法開工建設。
施工方介紹,受鐵道部委託,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是2006年8月至10月完成的西平鐵路線形勘測。按規範,期間設計單位需與沿線各縣區政府、文物部門和規劃部門進行工作銜接,徵詢和聽取建議和意見,最後由縣級政府在同意線形規劃上簽署意見,作為線路設計定測的依據。因此,西平鐵路能夠開工,是已經征得政府和相關部門認可同意的。
黃釗認為,涇州古城遺址和大雲寺唐代地宮遺址,不是西平鐵路2006年勘測設計後才有的文物古跡。西平鐵路可研階段勘測選線時,應當已經就這些問題進行了協商。甘肅省文物局也於2006年12月13日以甘文局函發【2006】27號《甘肅省文物局關於同意新建鐵路西安至平涼線通過涇川古城的函》,原則同意西平鐵路通過涇州古城。
施工方表示,今年3月12日國家文物局網站上出現《關於新建西安至平涼鐵路涉及涇州古城選線方案的意見》後,業主單位西平鐵路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派專人就此問題赴甘肅省文物局等部門進行答覆,並呼籲鑒於工程主體已完成98%以上的客觀事實,請求派員前往國家文物局進行彙報和協商。
黃釗表示,作為施工方在沒有接到業主單位明確停工要求的情況下,只能夠按照合同和工期要求繼續施工。
停工影響嚴重期待儘快協調解決問題
一邊是國家重點工程工期壓力巨大,一邊是文物保護各項法律法規嚴肅要求,西平鐵路甘肅段施工目前已經進入僵局。停工時間越長,造成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越大。
施工方第六專案部負責軌排和32米T型梁鋪架。專案部經理蔡紅斌說,停工導致後續108公里鐵軌和587孔橋樑無法鋪架。在專案部鋪架基地,大量軌枕、軌排等積壓在貨場,300餘人停工待命。
工程第四專案部負責T型梁預製。專案部經理范紅軍說,工程需要的1773片T型梁中,尚有500片左右因場地已擺滿成品無法生產,影響全線T型梁架設。他說,一些項目部管理人員和工人達兩三百人,停工導致設備租賃費用、人員工資負擔日益加重。
涇川縣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地也因工程停工遭受了巨大壓力。他們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儘快就鐵路規劃改線問題進行協調,並建議重新規劃以建設隧道的方式避免古跡受損。
對此,施工單位表示,西平鐵路主體工程已接近完工,僅甘肅省用於涇川縣征拆的資金已一個多億,重新選線將面臨已完工隧道、橋涵和路基工程廢棄以及已拆遷群眾如何安置等一系列問題,後續影響巨大。
目前,甘肅省相關部門和鐵路業主單位已經就鐵路設計和文物保護衝突的問題進行了多次協調。西平鐵路工程指揮部和涇川縣均呼籲國家協調有關部門儘快解決當前問題,爭取早日復工,按期完成鐵路建設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