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消息

鄴城被命名為“中國古代都城建設之典範”

2011/12/09

發佈日期: 2011-12-8  來源:新華網  

位於河北臨漳縣的鄴城遺址,因曹操銅雀三台,以及“文姬歸漢”“建安文學”等歷史典故而為世人關注。7日至8日,中國?臨漳鄴都文化高峰論壇暨2011年中國古都學會年會在河北臨漳舉行,在中國城建史上首開“中軸對稱、功能分區、單一宮城”的古鄴城,被命名為“中國古代都城建設之典範”。

臨漳縣文保所所長王福生說,臨漳古稱“鄴”,據史料記載,春秋時齊桓公始築鄴,東漢末年曹操佔據鄴城,建立曹魏政權。鄴城先後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個朝代的都城,居黃河中下游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近400年。 北周大象二年(西元580年),楊堅輔政,刺史尉遲迥舉兵反叛被平,楊堅下令焚燒鄴城,千古名都自此走向衰落。此後,由於漳河氾濫與改道,鄴城殘存的城牆和宮基逐步被埋於地下。鄴城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今位於臨漳縣西南20公里香菜營鄉、習文鄉一帶,漳河自西向東橫貫遺址。曾經顯赫一時的銅雀三台,目前地面僅存有金鳳台遺址及銅雀台遺址一角。

1983年至今,一直從事鄴城考古工作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鄴城考古隊隊長朱岩石說,考古發掘發現,曹魏鄴城的道路系統採用經緯垂直的規劃手法,平面佈局相當整齊。都城規劃中的宮殿、宮城、苑囿、城牆、道路等要素均統一納入都城規劃中,這種規劃翻開了中國古代都城規劃新的一頁,成為中國古代都城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考古專家以及研究中國古都的學者認為,曹魏鄴城的規劃創立了一種全新模式:單一宮城制度、全城中軸對稱佈局、整齊明確的都城功能分區。這種規劃思想此後長期持久地影響了中國歷代都城之規劃,對唐代長安城、明清北京城、日本平城京(今日本奈良)的規劃都有影響。

朱岩石說,希望今後通過全面整理鄴城考古發掘資料,逐步達到發掘標本對研究者全部公開、一般標本在博物館對公眾展示說明的目的。實現考古發掘與遺址保護、古代遺產知識普及的良性互動。鄴城遺址具有豐富的古代文化遺產資源,結合冀南、豫北地區歷史文化遺產資源優勢,應將鄴城遺址逐漸建成國內開放的、研究東亞地區古代都城的基地之一。

峰會期間,中國古都學會、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北省的專家、學者,就鄴都的地位、建築、文化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學術交流,並實地考察了鄴城銅雀三台遺址、鄴城博物館,並在鄴城銅雀三台遺址舉行了中國古都學會命名的“臨漳——三國故地 六朝古都”、“鄴城——中國古代都城建築之典範”揭碑儀式。(記者齊雷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