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消息
2007/09/28
【澳門日報消息】當局為進一步發掘和利用澳門四百多年中西交匯的歷史文化資源,促進本地旅遊業,最近推出三條文物之旅旅遊路線,以較系統、較集中地向來澳旅客推介本澳的旅遊文化,讓遊客真正認識澳門獨特而紛繁的中西文化,感受與別不同的遊覽度假之旅。
文化局推出的三條文物之旅路線,第一條由議事亭前地作起點,經早年商人聚居的望德堂區,到盧廉若公園;第二條由蓮峰廟起,經當年望廈村的美副將大馬路至東望洋燈塔;第三條則是以葡萄牙人首先踏上澳門的媽閣廟前地作起點,經亞婆井前地至大炮台。這三條旅遊路線,貫串了澳門眾多的教堂、中式廟宇等中西古舊建築。其中所保存的各類珍貴歷史文物,較有順序地安插其中,展示澳門的發展歷程,足以見證澳門在歷史長河中的變遷。
在閉幕不久的音樂節期間,特首邀請了駐港澳的各國領事在欣賞音樂節之餘,沿其中一條文物之旅路線參觀遊覽,所得評價較高。不少外國領事認為,雖然多次來澳,對澳門並不陌生,但經過這條旅遊路線,加深了對澳門文化特色的認識,很有意思。
文化局特為文物之旅路線印備大批宣傳小冊子,配合向各地遊客推介。只要當局能適當向旅遊服務行業加強宣傳、協助提高導遊水平,配合其他旅遊設施,相信這類旅遊路線大有文章可做。
推行文物之旅,每一條路線均有十多個旅遊景點,是推廣本澳文化旅遊的可行辦法。本澳有百多個景點,路環、(乙水)仔還有許多景點,仍有待當局繼續設計合理的旅遊路線,以能全面地發揮本澳四百多年文化遺產推廣旅遊的作用。
除了加強宣傳,對於吸引遊客的古建築和文物,更要注重修葺保護,以免遭破壞荒廢,保護和運用好這些旅遊資源。政府有意在推出三條文物之旅路線的同時,收集更多旅客和旅遊業界對文物保護的意見,將有助文物景點的整理修葺。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旅遊文物景點附近欠缺相關的配套設施。如有些景點沒有足夠的停車場,令遊客在交通上浪費不少時間。放在市政建設和道路交通規劃上應跟進配合,適當增添停車位、改善道路交通,減少交通阻塞以利遊人。
當局還可考慮透過適度資助,鼓勵民間旅遊機構派出若干行走這些旅遊路線的巴士,在節假日為外地遊客包括自助式遊客提供旅遊巴士和專業導遊服務,促進文物之旅的推廣,推動本澳旅遊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