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消息

保護與破壞

2007/09/28
【澳門日報消息】近十多年來澳門的文物保護工作的結果可以說是保護與破壞並存。這種例子,比比皆是。保護項目廣,破壞面也廣,屈指算來,這些例子真有好多宗。 最大宗的文物毀壞例子是建澳門博物館時毀滅舊遺址。其餘不妥當的例子還有福隆新街綠窗漆成紅窗;聖保祿學院遺址採開放式處理;聖保祿教堂內骸骨存在箱子內展示,但未進行有效保護措施;教堂地基的展示也很有問題,只用玻璃把一個個坑蓋起,內裡雜草叢生地無人理會;多家廟宇的翻修是"整舊如新",並非"整舊如舊",違背最基本的修復原則,(乙水)仔三婆廟偏殿有一半的天面採用玻璃,把廟宇內部改造,變成另一件東西。 文物保護工作中出現的種種以保護為出發點,但以破壞作結的現象,主因只一個:人才欠缺。 一方面,這些執行者不屬具備文物保護知識的專業人士;另一方面,負責人甚至編訂修護計劃的人,對文物背景一無所知,只憑自己的直覺或愛好進行再創作,誤以為這是保護,同時也不去研究原物狀態。 澳門官方的文物保護組織,應當是以專家、學者為主體構成的帶學術性的組織,而非由對文物一竅不通的行外人所組合。 澳門欠缺文物保護人才是無法掩飾的事寶,解決只有兩途,一是引入,二是自己培養。這些人才,應當在博物或學術機構內遴選,送往外地作進修,又或外聘專家來澳主持及設帳授課。 澳門已經回歸,文物保護工作理應做得比葡人執政時代更好。 陳渡 澳門人應該有能力辦好自己的事情,保護好自己的文化財產與資源。否則我們如何可以面對自己和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