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消息

文化遺產日︰我國文化遺產保護取得五大成效

2007/09/28

新華網北京5月25日電(記者周瑋、周婷玉) 25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文化部部長孫家正表示,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化遺產保護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取得了五方面成效。

一是法制建設不斷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法規體系基本形成。1982年我國頒佈了《文物保護法》,2002年重新修訂。國務院還頒佈實施了《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已經列入2007年立法計劃,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也頒佈了一些行業性和地方性的保護法規。此外,我國還加入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等與文化遺產保護有關的國際公約。

二是各級各地政府關心、重視文物工作,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機制逐步完善。各地各級政府將文物保護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文物保護經費大幅增長。中央財政用於文物保護的專項經費從1994年的1.29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5.34億元。“十五”期間,中央財政共投入17.36億元(不含一些專項經費),比“九五”增加10.06億元,增幅138%。地方各級也投入61.53億元,全國共投入78.89億元。2003年開始實施“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三是開展了大規模的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全國文物資源的核查、建檔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在文物普查方面,開展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備案、全國館藏一級文物建檔備案等重點工作和專案,初步摸清了全國文物資源家底,基本掌握了國有不可移動文物和館藏文物的數量、質量、分佈和保護狀況。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普查工作也將在全國範圍內開展。

四是文物保護各項基礎工作進一步推進,文物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務院已公佈了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1271處,第六批已確定1081處,已經國務院批准。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專案共518項,已經國務院批准。重點開展了西藏布達拉宮、北京故宮等國家重點文物維修保護工程和一大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搶險維修工作,基本實現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沒有重大險情。初步建立了大遺址保護規劃體系。

五是博物館建設不斷推進,博物館事業穩步發展。目前,全國共有各類博物館2300餘座,每年推出近萬個陳列展覽,接待國內外觀約l.5億人次。上海博物館、首都博物館、中國科技館等一批博物館在基礎設施、研究展示、管理運行與社會服務等方面快速提升,已經趕上或接近國際博物館的先進水平。全國各級各類博物館從2004年開始,對未成年人等社會群體參觀實行免費或優惠開放,收到良好的效果。

孫家正說,我們也清醒地看到,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文化生態正在發生巨大變化,文化遺產保護形勢不容樂觀,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一方面,我們要進一步加強政府的主導作用,採取更有力的措施加大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另一方面,要提高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使文化遺產保護成爲全體公民的自覺行動。(完)

(文章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