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

涼茶配製

涼茶是粵、港、澳地區人民根據當地的氣候、水土特徵,在長期預防疾病與保健的過程中,以中醫養生理論為指導,以中草藥為原料,食用、總結出的一種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祛火除濕等功效,伴隨人們日常生活的飲料。

公元306年,東晉道學醫藥家葛洪南來嶺南,潛心研究嶺南各種溫病醫藥,其醫學專著以及後世嶺南溫派醫家總結勞動人民長期防治疾病過程中的豐富經驗,形成了嶺南文化底蘊深厚的涼茶,其配方、術語世代相傳,經久不衰。

涼茶配製技藝以家族世襲傳承下來,已有數百年歷史。“文革”中,涼茶文化雖遭到了嚴重破壞,不僅涼茶鋪關門,有關涼茶的製作器具、遺址、遺跡、史料、照片等文物也所剩無幾,但其在港、澳地區仍持續不斷。王老吉、上清飲、健生堂、鄧老、白雲山、黃振龍、徐其修、春和堂、金葫蘆、星群、潤心堂、沙溪、李氏、清心堂、杏林春、寶慶堂等16個涼茶品牌的54個配方及其所構成的涼茶文化得到了民眾的廣泛認可。

涼茶文化的悠久歷史和廣泛的民間傳承效應,使目前涼茶產量達到200萬噸(含港、澳地區),銷售範圍覆蓋全國及美國、加拿大、法國、英國、義大利、德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近二十個國家。在產業高速發展的今天,作為中華飲食文化的組成部分,保護和發揚涼茶文化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