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

哪吒信俗

哪吒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在小說《封神榜》和《西遊記》中均有哪吒護法降妖的神奇故事。哪吒以兒童形象出現,其腳踏風火輪,法力無邊,且有禳祓災厄的能力。 由於他本領高,故民間若遇瘟疫、兒童患病,或欲驅魔鎮邪時,往往會求助於哪吒太子,成為民間信仰和兒童的守護神之一。

相傳清代澳門柿山一帶,常見一孩童,身穿肚兜犄髻打扮,與村童一同遊戲,並且站立於石上領導村童,雖然山陂陡斜,但並無發生意外,其形象與神話的哪吒相似,眾人認為是哪吒太子顯聖,遂於其所立石上建廟祀奉。

具有三百多年歷史的澳門哪吒信仰,崇尚“三十三天哪吒太子”,既有民間神話的部份,也結合了本地風俗文化,發展出自己獨特的色彩,無論其傳說、誕曆和儀式,都跟鄰近地區有明顯的分別,其祭祀的儀式相當傳統,值得深入研究,雖然本澳受政治波及曾暫停舉辦相關的賀誕三十年,但是熟識程序的人士並未散失,有幸得到保存。除建醮祈福外,還有巡遊、飄色、印平安符、搶花炮、求哪吒印符、派平安米及舉辦神功戲等本地區民間信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