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澳門城市是四百多年來中西文化交流互補、多元共存的結晶,其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豐富而別具特色。在面對城市、人們生活及生產方式的轉變,以及自然環境的變化與侵害下,一些不在“文物清單”中而又具文化價值的不動產,有可能逐漸受到人為或自然的破壞及損害,而法律工具乃是保存與維護具文化價值的不動產最為重要及具效力的手段。
隨著城市的急速發展、“澳門歷史城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社會對文化遺產種類及範圍的理解的擴展,以及近年市民大眾對文化遺產保護的持續關注,對於已沿用二十多年的第83/92/M號法令中的文物清單已難以回應社會各方面的訴求,文化局藉著第11/2013號法律《文化遺產保護法》生效的契機,於2015年12月啟動全澳首批共10個不動產的評定程序,並進行公開諮詢,期間市民踴躍提交意見,充份反映了社會大眾對本澳文化遺產保護的熱情、期望及意識方面的提高。
為持續有效保護本澳具重要文化價值而未列入“文物清單”的不動產資源,文化局現根據第11/2013號法律《文化遺產保護法》第22條的規定,對一些反映本土文化特徵、資料齊備、論證充份、評定條件成熟、保存狀況屬瀕危或緊急的第二批共9個不動產(見下表)啟動評定程序,並按上述法律第24條的規定,對有關的待評定的不動產進行公開諮詢,與社會各界充份溝通,廣泛聽取意見。
全澳第二批待評定的不動產項目
項目
|
項目名稱
|
位置描述
|
1
|
更館(沙梨頭)
|
澳門麻子街52-54號
|
2
|
先鋒廟
|
位於鄰近連勝巷之土地
|
3
|
聖保祿學院遺址(圍牆遺跡,高園街一段)
|
澳門高園街35號
|
4
|
東望洋斜巷6號房屋
|
澳門東望洋斜巷6號
|
5
|
得勝馬路30號房屋
|
澳門得勝馬路30號
|
6
|
穆薩家族房屋
|
澳門龍嵩正街45-47號
|
7
|
聖味基墳場(舊西洋墳場)
|
位於澳門西墳馬路
|
8
|
原沙欄仔街市舊址(原泗𠵼街市舊址)
|
位於澳門水雞巷及賣魚巷
|
9
|
嘉模墟(原氹仔市政街市舊址)
|
位於氹仔施督憲正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