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消息

鄭和下西洋起錨地太倉修復遺址遺跡

2007/09/28

        本報訊 隨著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的臨近,越來越多的人慕名到鄭和七下西洋起錨地江蘇太倉訪古探幽,太倉市也加緊了對境內鄭和遺址遺跡的修繕和複建。

        記者近日在太倉瀏河天妃宮看到,已有不少上海遊客慕名前來參觀。工人們正忙於復建天妃宮正殿遺址,寢殿建築也在修繕中。

        太倉瀏河天妃宮,始建於北宋宣和五年(1123),元代至正二年(1342)移建於現址。天妃即媽祖,是中華民族的海洋保護神。據記載,鄭和每次下西洋前,都要把瀏河天妃宮修葺一新,然後“艤舟寺下,官軍人等,瞻禮勤誠,祀享絡繹”,場面非常隆重。瀏河天妃宮因此成為江南地區最古老、最負盛名、最具獨特歷史價值的媽祖廟。

        保留至今的主建築天妃宮寢殿,是典型的明清時代江南蘇式建築,高12.5、面闊21.84、深16.3米,楠木梁柱,木刻廊坊,磚雕券洞門,結構形式古樸典雅,氣勢軒昂。1985年,為紀念鄭和首下西洋580周年,天妃宮寢殿被辟為鄭和紀念館。紀念館現藏有跟隨鄭和六下西洋的武官周聞墓誌銘等珍貴史料和文物。大廳正中是一座3米高的鄭和手握航海圖的坐像,環牆是3幅巨型磨漆壁畫《鵬起瀏江》。在鄭和紀念館館長劉詠的指點下,記者發現,漆畫所繪寶船船頭用蛋殼拼貼而成,不管在哪個方向,參觀者都能感覺到寶船迎面駛來。

        “太倉市目前正在新建鄭和紀念館,瀏河天妃宮也將於6月底修竣開放。”紀念館館長劉詠告訴記者。

        太倉在元代即享有“六國碼頭”“天下第一碼頭”的美譽,明初曾在此設蘇州府造船場。太倉市博物館副研究員吳聿明告訴記者,太倉城內不少地名與鄭和航海及其帶來的海運事業的發達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姚玉潔 王 力)

(文章來源︰中國文物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