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啟動觀音文化申遺
【本報普陀山十六日專訊】筆者從普陀山風景區管委會獲悉,近日,該委已正式向舟山市人民政府申報了觀音文化為人類(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關“申遺”的各項工作也正在有序地進行之中。
普陀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自唐宋以來就以“海天佛國”、“南海聖境”聞名於世,是世界觀音信仰的中心。數千年來,海內外信衆不遠萬里,梯山航海前來朝拜。尤其“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觀音精神影響深遠,深入人心,由此衍生的觀音文化博大精深,是觀音信仰產生的文化基礎,在中國歷史上經過一千八百多年的發展、演變和沉澱,逐漸構成一種特殊形態的文化體系。
普陀山觀音文化具有鮮明地域特徵和濟世利人的文化功能,也是中國和世界傳統文化寶庫中極其珍貴的文化瑰寶,普陀山也因此躋身於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成為首屆世界佛教論壇舉辦地。
觀音信仰緣結四海,尤其是傳入中國後,與中華傳統文化相結合,得到了新的豐富和發展。經海上絲綢之路傳播,在東南亞乃至全世界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被人們譽為“大半個亞洲的信仰”。因此,今年一月廿四日,普陀山觀音傳說已被正式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為進一步深入挖掘、整理普陀山觀音文化,發揮觀音文化在“和諧社會,世界和諧”建設中的特殊作用,同時進一步加強對普陀山觀音文化的保護與演繹,使觀音文化長久地植根於世界,造福於人類,專家建議在觀音傳說通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礎上,將普陀山觀音文化進一步綜合整理,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張明華)
(轉載自澳門日報)